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4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鲁迅先生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存在着巨大的召唤结构.小说的人物形象、主题意蕴、故事情节、语言艺术等几个方面都具有巨大的阅读弹性空间和开放性,能够极大限度地调动读者的主观能动性.读者可以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对文本进行填充和阐释,从而在阅读中获得无穷乐趣.  相似文献   
2.
南花霞 《教师》2024,(10):120-122
在进一步深化与东盟产能合作的形势下,实施“职教出海”战略,培养“走出去”企业在海外发展急需的本土化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共建“一带一路”对中国职业教育的现实需求。文章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究广西“双高”院校在服务东盟产能合作视域下构建“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总结阐述服务东盟产能合作视域下广西“双高”院校“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实践路径、改革成效以及长效机制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发表后,深受大众喜爱,成为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直接奠定了张爱玲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该文运用文本细读法来解读张爱玲《倾城之恋》独特的文学审美艺术特性。这部小说之所以深受读者喜爱,一是在于张爱玲是一个很擅长处理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作家,其语言成就很高,自成一体,被称为“张体”;二是在于白流苏和范柳原的角色魅力,流苏身上有“新”与“旧”并存的人物特征,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艺术形象,范柳原虽表面上风流无限、浪荡不羁,但骨子里那种追求真爱的爱情观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三是因作品充满传奇色彩又极具真实性的故事叙述使读者拥有非同寻常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