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英语、汉语中普遍存在着"词化"现象(Lexicalization)。然而在某些表达形式上,英语"词化"程度要比汉语高。从"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理论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中文字、形态、句式以及认知因素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不但能够找到"词化"程度产生差异的原因,还能为当今外语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语言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形成,同时它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以美国社会语言学家布赖特提出的“语言和社会结构共变”理论(Covariance)为依据,从语言中最敏感的词汇(旧词、新词、外来词)的角度出发,可以看出语言和社会存在着一定的“共变”关系。  相似文献   
3.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 ,又是文化的载体。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 ,从而给翻译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主要从词语、谚语、成语及典故等几方面论述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当特别重视由于文化差异而带来的问题 ,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缺少汉语学习教材和工具书一直以来困扰着来华学习汉语的西方人。有鉴于此,伦敦会来华传教士马礼逊一直非常注重汉语教材和词典的编纂工作。继1811年完成《通用汉言之法》之后,马礼逊又相继出版发行了包括《华英字典》在内的多部汉语词典和教材,为更多来华学习汉语的西方人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在晚清众多来华外交官中,无论从个人汉语水平而言,还是从推动对外汉语教学角度来说,英国来华外交官威妥玛和翟理斯均是当时首屈一指的佼佼者。尤其是威妥玛编著的《语言自迩集》(1867)以及翟理斯编写的《汉言无师自明》(1872)和《华英字典》(1892),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当时汉语教材匮乏之不足,成为来华西方人汉语学习与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目,不仅有力推动了西方人汉语学习的整体进程,对当时的对外汉语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当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深化与实践的探索也具有相当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英语的全球化必然带来英语的“本土化“.“别琴英语“(Pidgin English)和“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就是英语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的产物.本文试从历史以及语言文化的角度对英语在中国本土化的百年历程进行审视和分析,并就英语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印中搜闻》(1817—1822)是伦敦会来华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在马六甲创办的一份英文期刊。作为刊物的实际负责人,米怜独力承担起刊物的编辑、出版和经营等诸多工作。尽管发行时间不长,但《印中搜闻》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内容,不但成为西方海外传教士相互沟通的媒介与平台,而且为近代西方了解、认识中国提供了大量资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