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朴学大师俞樾生活的年代,恰是晚清走向灭亡的时段。俞氏一生勤于著述,除了大量经、子之学的著作外,诗歌创作一直伴随始终。但他的诗作却一向被学界认作较少时代气息,甚至有人因此近乎全盘地否定其诗歌价值。本文立足文本细读,对俞樾的时事诗展开论述,一方面有利于读者更好地进入诗人的心灵世界,恰如其分地评价其诗歌成就;另一方面,诗史互证,对后人更加鲜活地认识历史,亦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俞樾时代的诂经精舍在延续朴学传统,造就学术人才上所起的成绩是不可否认的,但其内部发生着种种衍变。一方面书院与科举之间的联系日渐紧密,另一方面则加重了文学色彩,词章与学术渐趋分途,二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的教学与研究。前者可以从社会思想变迁史的角度来理解,后者应归因于俞樾本人对文学,对才情的一贯喜好与重视。  相似文献   
3.
身为学者,俞樾的一生始终与书斋联系在一起,因此,从文学角度来看,作为晚清东南诗坛举足轻重的人物,俞樾创作的大量读书诗,可为我们理解其学术思想提供具体例证。俞樾生活的时代,旧学、新学激烈碰撞,他虽沉潜旧学,但与书斋外面的世界并非隔膜不通。他创作了大量关于新、旧学的诗作,对时代的剧变作出了积极的反应,在同代学者、诗人中极具代表意义。通过解读这些诗作,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俞樾其人其诗,也可以更具象、更丰富地理解晚清的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