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6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师生互动是维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为满足当今大学生的情感需求,追求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师生关系需要从传统的“教与被教”转变为“主导和辅助”的互动关系,课堂教学的进行需要师生双方的维护。教师需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来做好主导工作,并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来培养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互动中,从而起到“辅助”作用。本文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师生间的这种“主导和辅助”的互动模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要求,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应加强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倡导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鼓励把研究性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素质的要求,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应加强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倡导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鼓励把研究性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处于成年早期,自我独立意识和内在价值观念在不断发展,除了学习系统知识,还应立足于潜能开发、学习能力提升和综合品质提高。本文从"以学习者为中心"出发,认为大学课堂在传授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以及有效沟通交流与合作、自主学习和自主建构等关键能力,同时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应树立"课程思政"理念,挖掘知识背后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道德原则感和公民意识等,提高学生不断学习、重塑自我、适应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课外科技活动足浴盐制备的亲身体验,从学生角度来看待课外科挂活动的作用,并提出关于当代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水环境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含量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城市水环境中环境激素--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将此方法成功应用于杭州市城市污水中环境激素的含量检测.方法:样品采用液一液萃取,以乙腈-水(65:3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采用SHIMADZU ODS柱(150mm×4.6 mm;i.d.,5μm)色谱柱分离;检测波长235 nm.结果: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02-4.0μg·mL-1,线性关系均良好(r>0.99),定量限分别为0.02μg·mL1,回收率95%以上,方法的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均较好(ESD<10%).杭州市区水环境中均检测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存在,而且浓度均在0.05μg·mL-1以上.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并且已经成功地用于城市水环境中环境激素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师的责任与学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风是学校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氛围、一种精神。狭义上讲,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广义上讲,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它是一所学校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面貌、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的综合反映,其内化的本质是一所学校特有的育人文化环境,是无形的精神力量,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  相似文献   
8.
学风是学校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氛围、一种精神。狭义上讲,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广义上讲,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它是一所学校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面貌、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的综合反映,其内化的本质是一所学校特有的育人文化环境,是无形的精神力量,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形成和固化,  相似文献   
9.
多媒体技术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一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还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专业课教学中,“文献上课堂”的教学模式。试验分为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基本教学过程为:创建文献资源库,根据教学单元选取文献;在课堂教学和实验课教学中结合文献探讨问题,并进行实验设计分析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教学模式。结合文献教学,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