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震撼人心的课文。但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非常遥远,生离死别的痛苦学生很少有体验。文章值得推敲的句段很多,人物的心理变化也复杂。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入情入境,在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我选择了全息阅读的策略,即找到一处或两处最能折射全文的  相似文献   
2.
(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走上了讲坛。那年我只有十八岁,有的是干劲和热情。记得参加工作后的第五周,校长就领着一行领导,突然说要听我上课。我慌忙跑到房间里拿了两只鸡蛋,上起了《赵州桥》。课中,我用做“捏鸡蛋”的实验让孩子们体验拱形的威力,从而感受建桥者的智慧。结果,课堂气氛相当好,得到了领导的热情鼓励。这是我教学生涯中第一次小小的成功。这种朴素的求新求异的思想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地寻求创新的灵感。第二个学期,在全市的语文教研活动上,我承担《猫》一课的教学观摩。我煞费苦心地追求富有新意的教学设计,经过一番煎熬,我胸有…  相似文献   
3.
全息互动,综合发展--全息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全息理论已普遍地运用于科学研究。所谓全息,就是指整体上的任何一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在特定条件下使生物体的任何一部分成长为一个新的整体的克隆技术,就是生物体的一个细胞包含了该生物体的全部信息的明证。阅读的对象——文本同样具有全息性,它所涉及的内容极其丰富:自然、历史、人文、科技……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它们是社会的缩影,可以折射出整个世界。我们把握文本的全息性,可望寻求一条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阅读教学新路。所谓全息阅读教学,是指用全息思维方式观照阅读教学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说到厚积薄发,自然想到古已有之的积学思想。荀子在《劝学》中告诫: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唐代的韩愈也说:俱收并蓄,待用无遗。宋代的苏轼则主张: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经验告诉我们,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  相似文献   
5.
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反对单纯地传递知识 ,而更多地强调激励探究。即教师多方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究、创造 ,旨在训练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 ,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勇敢、主动的探究品质。   一、揭示矛盾教学中揭示各种各样的矛盾 ,可以起到激活思维的作用。小语课文中存在的“矛盾”很多 ,有的是大起大落的情节上的矛盾。这些矛盾作为教师激活思维的契入口是非常有价值的。例如 ,《五彩池》一课中有这么一句 :“这些五彩池大大小小 ,玲珑多姿……。”教师在此处投石激浪 :前一分句说有大有小 ,后一分句却说…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表演一体验教学方法是发展学生多元智能教学模式之一。遵循多元智能的基本理念,课堂教学在目标内容、方式方法和组织形式上都由“一元”向“多元”转变。本教学法的基本教学环节是:想象、表演、体验;其基本操作要素是:人人学表演,人人会表演,在表演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读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的佳句。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3.初步感受借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引读课题1.教师边播放地震录像边描述1994年1月17日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场大地震的情景。2.教师引读:谁来把这个故事的名字响亮地告诉大家。二、诵读全文,整…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全息阅读教学是顺应综合化教育的潮流,根据人与言语的关系,借鉴全息理论构建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注重阅读教学前后的延伸与拓展,注重教学过程的充分互动及多元探究是该模式的显著特征。实现文本的多元读解,在实践中学会全息阅读,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是其价值追求。全息阅读教学的实质及其隐含的价值是对语文课程文化的重建。  相似文献   
9.
每年秋季开学的第一天,一群大孩子牵着一年级新生的小手报到、领课本、参观校园和宿舍,忙得不亦乐乎.这样"大手"牵"小手"双双行走在校园的画面成了浙江省东阳市外国语小学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作为寄宿制学校,校园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日常生活的场域,低龄寄宿生的习惯养成和生活适应问题是学校德育的重点内容.我们从学生需求出发...  相似文献   
10.
语文生活化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体现“全面”与“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一个新理念。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 ,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实践证明 ,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确是一条可行之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学说作为一种理论支撑 ,也为生活化教学的探索注入了活力。因此 ,本文将在多元智能理论背景下探讨语文生活化教学的认识与实践。一、生活化教学可以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所谓生活化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