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背景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追求这样的一种课堂效果:师生全身心投入教与学,感受着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享受着创造的喜悦与满足,课堂充满着意象的魅力、张扬着饱满的个性、飞舞着理想的激情、流动着浪漫的诗意。但许多时候情况往往不能令人满意,课堂中常常会出现“冷场”的现象。教师对学生的这种表象往往心情焦躁,但又无可奈何。于是,教师有时听之任之,认为这是高年级学生的普遍现象;有时强逼学生举手回答,俗话说得好,强扭的瓜不甜,  相似文献   
2.
那是今年三月,我要参加省好课比赛。我查阅了大量资料,花了很多时间研究教案。看着紧凑的教学设计、诗意的教学语言、精美的教学课件,我满怀信心走进了六(2)班级进行试教。因为我觉得学生对课文比较熟悉,所以注重启发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可是一次又一次的提问,教室里仍然鸦雀无声。我环顾了一下四周,见没有一个人举手,无可奈何地说:“如果没有人举手,我就要点名了。”这一下可好,有的学生干脆把头低下,躲开我的视线,有的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生怕被我叫到。我压住心中的火:“李娟,你来说。”只见她咬着嘴唇,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简直懊恼到…  相似文献   
3.
那是今年三月,我要参加省好课比赛。我查阅了大量资料,花了很多时间研究教案。看着紧凑的教学设计、诗意的教学语言、精美的教学课件,我满怀信心走进了六(2)班级进行试教。因为我觉得学生对课文比较熟悉,所以注重启发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可是一次又一次的提问,教室里仍然鸦雀无声。我环顾了一下四周,见没有一个人举手,无可奈何地说:“如果没有人举手,  相似文献   
4.
秋天到了,可以安排写有关秋天的习作了。今年的秋天并没有凉意,再加上学生单调的生活,学生对秋天的感受更多的可能来自书本,而书本上的一些妙词佳旬可能会禁锢学生的思维,我一直在犹豫着。  相似文献   
5.
卫耀娟 《云南教育》2005,(19):26-27
杨振宁博士说:“我们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不是要削弱基础,而是要改革基础课教学,把教学过程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过程统一起来。”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笔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一、心动时刻老师:同学们,读一篇好的文章,或观看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记录下来就叫读后感或观后感。你们觉得难吗?樊杰:读文章我喜欢,让我谈感受就难了,好像没有什么可写的。老师:你的想法肯定许多同学也有。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看着看着一本书,自己咯咯儿地笑起来,看着电影禁不住落泪呢?志恒:有啊,有啊。老师:这说明你们的内心有了一定的感受,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首先我们来讨论三个问题:读过的每篇文章是否都能写读后感?读后感的侧重点是“读”还是“感”?写好读后感的前提是什么?志恒:文章…  相似文献   
7.
上个星期我在外校上了一节作课。由于是第一次给这些孩子上课,我决定先和他们“沟通一下感情”。  相似文献   
8.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是人教版十二册上课文,要求学生感受宋庆龄敢于蔑视不合理传统习惯的大无畏精神和尊重劳动人民的高尚品德,从而受到宋庆龄人格美的熏陶。我考虑到课文主人公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当今独生子女缺少关爱别人的品质。因此我想,在上课伊始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动学生的情感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在不经意间架起书本和生活的桥梁呢?我进行了如下设计:师:(板书“保姆”)同学们,想想什么样的人叫做保姆?生:专门为主人做家务的人,比如说烧饭、洗衣、带小孩等。生:听从主人安排的人。主人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师:如果你家有…  相似文献   
9.
聊天作文     
上个星期给年级语文导报班上了一节作文 课,同学感觉都特别轻松,当时由于是第一 次给这帮孩子上课,决定和孩子们先沟通一下"感 情"。 师:孩子们好,由于老师第一次和同学们一起研 究作文,所以老师有个建议--我们今天不写作文, 就聊聊天,好吗?(接着我听到一阵欢呼!足见"畏写" 情绪之严重,也难怪他们听到作文就垂头丧气了。) 师:那,大家喜欢聊天吗?(明知故问)告诉老师, 你最喜欢和班上的哪位同学或哪几位同学聊天?你  相似文献   
10.
作文评语是语文老师对学生的劳动从形式到内容的一个总结性评价。它要求教师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心灵最细微的活动,以巧妙的语言深入分析学生作文的发展潜力,有针对性地指明努力方向,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以充分展示作文评语的导向、激励、教育功能。近年来,我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个性,因文而异写下了灵活多样的作文评语,在这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此谈点体会。树立两种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