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4篇
教育   89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评价中的误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的一节语文课才是好的语文课?“对此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少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看法.但是,笔者认为目前在语文课评价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而这些误区的存在正或多或少地左右着教学评价,影响着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2.
加强产学结合 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清代名臣,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将士的刽子手.又是一个治学严谨、博览群书的理论家和古文学家。  相似文献   
4.
李晟 《甘肃教育》2014,(10):79-79
正为了培养具有信息技术素养的21世纪创新型人才,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以课堂为阵地,以新课标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一、创新思维的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给他们提供充分自由的心理环境,鼓励学生积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年七月,北京广播学院召开的第一次广播戏曲业务座谈会上,对于“广播戏曲”这个提法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表现出有明显的分歧意见。一种意见肯定“广播戏曲”这个提法。河南台的同志提出:我们日常广播的戏曲节目,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戏曲,而是广播化了的戏曲节目。广播戏曲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品种早已出现在社会主义文化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6.
7.
在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发展中,教师实践知识主导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有助于教师重构过去经验与未来计划,以至于把握现实行动。师范大学是教师职前学习成长的必要基地。探究中文高师生实践知识的生成,激发师范生的成就动机,进而促使其形成稳定持久的发展动力,应该成为师范大学努力的方向。中文高师生的实践知识指其在知识学习领悟中形成的认识,在知识应用过程中形成的反思,在教育见习、实习中获得的信念和经验。在中文高师生的培养中,要以语文教师的实践知识为出发点,通过理论知识的感悟习得、专业知识的训练应用、实习实训的体验反思,促进中文高师生对具有情境性和动态性的实践知识的生成,从而为其语文教师生涯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该文虽然以进言为务,不事雕琢,但写得声情并茂,文质兼美。尤其是大量成语的运用,使得文章语言精练,形象生动。下面对该文所用的成语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10.
17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莱布尼茨给我们留下了一句至理名言:“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们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发现,不仅自然界没有相同的事物,就是人类社会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个体和人格。事物是有差异的,学生也是如此,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个体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和精神面貌。学生个性的差异,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的差异以及语文学习基础的差异都是正常的。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尊苇学生身心发展的个性特征,这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小要求。不吲的个体、不同的个性特征,也在客观上要求教育要有利于发展个性和发挥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实践证明,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就必须重视发展个性和开发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