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拜读贵刊2000年第12期的毕学清、李言春老师撰写的《修改病句应从语法上去考虑》,观点鲜明,叙议清楚,让人获益。而陈汉斌、辛汉两位老师撰写的《岂能以修辞效果掩饰语法错误》认为:“语法是修辞的基础,应在合乎语法的基础上讲究修辞,而不是以奢谈修辞而置语法于不顾。”将语法和修辞混为一谈,将讨论的问题扩大,似乎犯了矫枉过正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考试命题ABC     
学校考试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度和技能水平高低的一种手段或方法,是学校教育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精通教材,驾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且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测量学的知识。考试命题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工程。下面仅就其中几个主要问题作些阐述。题量:即试卷中题目的量。考试因受到时间的限制,要求考生具备快速阅读和快速表达的能力,这就得靠平时基本功扎实、素质较高才行。考试题目的总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在课堂教学中,三尺讲台是教师专用的“自留地”,三尺讲台的风流是属于教师们的。学生们总是要对高高在上的老师引颈翘望,诚惶诚恐地感受着先生崇高的形象与师道尊严,领悟着先生“海水不可斗量”的渊博以及诲人不倦的潇洒。正是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们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4.
为生命而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珍贵,她蕴含着灵光,彰显着活力;教育神圣,它催生了生命个性,培育了生命的绚丽。生命教育,是一个本该轻松却显得异常沉重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仍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上,由“满堂灌”滑向“满堂问”,练习仍然繁琐化,追求唯一的解读,师生的创新意识都消失在教学参考书中,照本宣科,唯本是从。鉴于此,我们主张语文课堂教学应回归传统,以读为本,以读促理解,以读促积累,以读导法练能,发展语文素质。从而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言语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也是一种道德文明行为,它体现了一种观念心理文化。语言生活的文明、健康程度,记录着、传递着、反映着社会生活的文明程度。香山是一个侨乡,在语言文明的建构上得天独厚,在祖国大地上比较早的形成了用方言、普通话、外语三语交际的优秀语言文化传统。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与全国一样,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整个的社会文明一直在持续健康发展着,社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和睦景象。中山的社会文明发展可以在语言运用的变化中寻找出端倪。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重构教育评价体系。因此.新课程改革把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通过学习新课标新理念,我们认为新课标理念下的学生评价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古林松 《师道》2009,(2):23-23
最近听了我们学院一位同事给高中教师讲的经典作品赏析课,课讲得挺好的,但她开头的提问却大煞风景,“老师们,你们谁还没有读过这部作品?请举手”。过了好一会儿,才有几个学员面红耳赤地低着头很不情愿地举起手,几十双眼睛霎时都聚焦在这几个人身上了。我观察到,这几个学员一整节课都没有心思去听课了。课后我问她,为什么要让没有读过作品的人举手呢?  相似文献   
9.
相传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遇雪景,脱口而出: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他一时又想不好最后一句,犯了愁,纪晓岚忙从旁接道:—匕入芦花皆不见。”有这一句,画龙点睛,就有了诗境和诗味了。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课程改革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所谓“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师生间、生生间、师生与文本间,对话互动,交流思想和见解,师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自主建构信息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应该由预设走向生成,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一项重要举措。然而课改进行了多年,中小学不少的课堂教学“涛声依旧”,充斥着由教师严格控制的教学过程。教师们为什么害怕生成、拒绝生成呢?需要作些深入的分析探究。教师们拒绝生成可能存在着这样一些心理痼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