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04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淋巴系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认为其主要功能是作为组织液回流的一个辅助系统,对维持血浆容量具有重要意义[1];随着免疫学研究进展,对淋巴系在免疫中的作用进行了广泛研究;20世纪淋巴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淋巴水肿、癌的淋巴转移和艾滋病三个方面[2],淋巴微循环研究正在起步,其有无尚未发现的重要作用,确实值得深入探讨[3].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一般疾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危重病成为威胁生命的突出问题,深入揭示其发病机制、探讨新的治疗途径,自然成为研究的热点[4].十多年来,我室在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河北省和厅市级科研基金的资助下,应用Wistar雄性大鼠复制不同类型的休克、缺血-再灌注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急性微循环障碍、急性血液流变性异常等疾病模型,对淋巴微循环与危重病的关系及其机制进行了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40例伴有手足麻木的糖尿病、雷诺氏病及末稍神经炎患者进行了甲襞微循环观察,对管袢形态,流态、袢周状态等16项指标统计表明,患者的加权积分值增高,微循环出现中度异常,尢以渗出、管袢输入支口径变细及流速变缓显著。并对手足麻木的可能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淋巴微循环与危重病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淋巴系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认为其主要功能是作为组织液回流的一个辅助系统,对维持血浆容量具有重要意义[1];随着免疫学研究进展,对淋巴系在免疫中的作用进行了广泛研究;20世纪淋巴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淋巴水肿、癌的淋巴转移和艾滋病三个方面[2],淋巴微循环研究正在起步,其有无尚未发现的重要作用,确实值得深入探讨[3].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一般疾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危重病成为威胁生命的突出问题,深入揭示其发病机制、探讨新的治疗途径,自然成为研究的热点[4].十多年来,我室在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河北省和厅市级科研基金的资助下,应用Wistar雄性大鼠复制不同类型的休克、缺血-再灌注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急性微循环障碍、急性血液流变性异常等疾病模型,对淋巴微循环与危重病的关系及其机制进行了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安宫定痛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本文对60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应用安宫定痛丸进行治疗,并设立乌鸡白凤丸对照组30例,观察疗效.采用微循环显微镜,于治疗前后常规检查左手第四指甲襞第一排管袢,按田牛加权积分法对16项指标综合定量分析,判断疗效和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安宫定痛丸治疗原发性痛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治疗后甲襞微循环障碍明显改善,由治疗前的中度异常恢复到大致正常.结论:安宫定痛丸对原发性痛经有很好的疗效,其治疗机制与改善微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5.
以少量胸导管淋巴液和肠淋巴液给予补液干予治疗的重症失血性休克大鼠,用生理盐水做对照,观察其对血压及存活时间的影响,以探讨不同部位淋巴液维持血压的共同特性。结果表明:胸导管淋巴液及肠淋巴液回升血压及延长存活时间作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0.01),而两个治疗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提示:胸导管淋巴液和肠淋巴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均有较好的抗休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安宫定痛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本文对60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应用安宫定痛丸进行治疗,并设立乌鸡白凤丸对照组30例,观察疗效.采用微循环显微镜,于治疗前后常规检查左手第四指甲襞第一排管袢,按田牛加权积分法对16项指标综合定量分析,判断疗效和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安宫定痛丸治疗原发性痛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治疗后甲襞微循环障碍明显改善,由治疗前的中度异常恢复到大致正常.结论:安宫定痛丸对原发性痛经有很好的疗效,其治疗机制与改善微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3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甲襞微循环观察,同时以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应用田牛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法,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疾病组加权积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微循环轻度至中度异常,尤以管袢畸型、血流缓慢、红细胞中度聚集以及渗出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