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惩罚的心理学分析惩罚,意指对犯有过错行为的人给予一种处罚。一般说来,惩罚是针对有意犯过的人的,就是他明知这种行动是错的,伹仍故意去做。对年幼儿童来说,除非确实知道他们已经懂得和学会了家长或教师教给他们的有关这方面的行为准则,否则的话,我们就不能断言,他们是故意去做这一越轨行为的。当然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可以肯定他们已经懂得是非好坏,因此可以认为,他们做的任何一个不正当举动都是有意的。这些说法并不总是正确的。儿童即使知道了一种规则,他们并不理解规则的全部意义,这是尽人皆知  相似文献   
2.
道德判断就是一个人对公正问题的看法,它是人们思考的一个方面,是社会科学家们长期关注的问题。公正观念在童年时期就显示出一种有规律的发展过程。这个领域最早的研究者皮亚杰指出,年幼儿童在道德判断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1)内在的公正——认为所有“不好的”行为都应惩罚,不是被人力惩罚,就是被自然力或者超自然力惩罚;(2)道德实在论——根据行为的后果而不是根据行为的动机去判断行为的好坏;(3)认为严厉的惩罚有效;以及(4)认为  相似文献   
3.
1981年12月初,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大学生心理倾向若干问题”的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大学生理想、人生观、学习动机和道德评价等心理倾向方面的特点,为在高等教育中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提供一些心理学的依据,并为发展心理科学,建立我国自己的青年心理学积累一些素材。调查方法主要是不具名直接问卷法,即被调查对象不写姓名,对所发问题作出书面回答。我们随机选取了946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他们是上海市十所高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