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叶新红 《教师》2010,(20):45-45
高中教育是义务教育后的高层次基础教育,数学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它课程学习具有奠基意义,对学生的整体和长远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高中学生思维已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基本上是属于理论型的逻辑思维。从高一开始、学生逐步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规律,逐步形成结构关系的思维模式,学习容量、密度大大提高,同时论证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了很大的进步.从表面上看似乎走进了新课改的最佳状态,但认真品味却发现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新教材,老教法"的感觉.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不能与课堂时间有效合理的搭配,没有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想去思考它、探索它,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分析和探讨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以促进具体的数学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3.
高中教育是义务教育后的高层次基础教育,数学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它课程学习具有奠基意义,对学生的整体和长远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对称问题在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常见的有中心和轴对称两种.尽管试题年年翻新,情境不断变化,甚至不落俗套,但经研究可以发现,其解法的普遍规律还是可以归纳总结的.下面通过一些实例加以说明.一、函数中的对称问题例1(2001年高考)设y=f(z)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其图象关于直线z=1对称.证明y=f(z)是周期函数.证明:设(x,y)为y=f(x)图象上任意一点,则其关于x=1的对称点可求得为(2-z,y),于是根据函数关系有:y=f(x)=f(2-x)又因为y=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具体分解后,以上目标可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其中"情感态度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