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叶春旭 《成才之路》2014,(30):14-15
正语文学习是一种极其"个性化"的行为,伴随这种"个性化"行为而来的便是学习者个体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是任何人不可替代的。然而,这种极其"个性化"的行为,在日常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或许出于传授者对于接受者存在一种不予认可的认识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而被给予"替代"了,故而"满堂灌",一味地讲解、一味地解释,一味地灌输,挤占了学习者大部分宝贵的学习时间,结果两边不讨好,一面是讲得声嘶力竭,一面是听得疲惫不堪。如此现状,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叶春旭 《教师》2011,(9):79-79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