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索罗门教授(Solom on)说过:“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的,如果他既不能从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对学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而教师拥有健康的心理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保障。—、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心理健康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  相似文献   
2.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需要,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其有效地适应学校学习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教育课程。”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它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辅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人格。与学校其他课程不同,它更要求教师能在整个活动中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通过体验获得情感上的感悟、行为上的改变。这就对心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心理活动课走向平实,更贴近学生内心,更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心理活动课中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学科核心素养时代需要大力倡导探研式教学,教师需要对新课标解构分析,领会探研式教学的精髓,掌握探研式教学设计的技巧,在新一轮课改实践中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4.
[课例产生背景] 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中国知名数学家杨乐在凤凰卫视的专题节目中也提到:“国内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对孩子的期望太高、太急、太迫切,成才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是一个比较自然的过程.”自然的即是和谐的,师生会在和谐中自然地生长.  相似文献   
5.
一、案例描述 Y,初三男生,15岁,独生子,长得眉清目秀、瘦瘦高高的,无重大躯体疾病及家族精神病史.其父母都是教师,对他要求较严格,学习成绩中等.据他母亲反映,他在初三上半学期出现了一些症状:老是说有人在看他,而别人一看他,他就紧张,甚至想冲上去动手打看他的人.该症状已维持了两周,影响到了他的学习和生活,他有时会说不想去上学了.妈妈非常焦虑,爸爸也不知怎么办好.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家庭、学校、社会普遍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认为有成绩好就可以上好大学,上好大学就可以有好工作.但事实并非如此,不要说上不了大学的学生,就是那些上了大学的学生很多也发现除了"上大学"就没有别的理想了,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会干什么.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基础教育中缺失了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特别是忽视了小学阶段的职业生涯启蒙教育,从而导致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美国国家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早在198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就提倡职业规划教育要从孩子6岁开始.该规范把人群分成四类: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18岁以后的成人.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分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