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充分发挥考试的正向功能,这是成功的教学改革不可缺少的一环。教研人员和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研究如何使考试的命题正确地发挥评价功能、导向功能、选拔功能。这种研究正是教学改革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下面,我们以初中数学试题为例,结合我们的教研、教学的实践谈谈发挥试题正向功能的几点认识。一、试卷要有明确的、正确的指导思想考试或测试由于不同的分类标准就有不同的分类。就被试者的学习的阶段而言,可分为形成性测试和终结测试。这是两种不同目的测试。一般地说,形成性测试是反映某阶段中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概况,  相似文献   
2.
当前,多数国家对几何教学的推理论证要求已渐趋下降,尤其是一些偏、怪、难的几何题已普遍受到冷落.与此同时几何教学中的“图形运动”却异军突起,倍受青睐,有的国家或地区甚至还讲授二次变换的“积”.各国几何教学的内容安排各具特色,但有的显得琐碎,未免难成系统(例如美国的有些教材);有的严谨有余、直观不  相似文献   
3.
配对选择题是一种特殊的选择题,其基本模式是几个问题共用一组答案,备选答案放在问题的前面,问题与备选答案的数目可不相等,每项答案可选用一次,也可重复选用多次,或一次也不选用,但每个问题只允许选一个答案。【例】如图1,已知△ABC中AB=AC,EF过点A,且EF∥BC,D为EF上任一点(不和A重合),试用备选答案来比较每组中两者的大小关系: (A)x比y大;(B)x比y小;(C)x与y相等;(D)x与y的大小关系要分清情况讨论。  相似文献   
4.
关于数学学科“说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996年黄山举行的全国初中数学教师评优课活动中,不仅展示了各省市大量的现场教学优秀课,而且展示了相当数量的以“说课”形式出现的优秀课.这些令人耳目一新极为精彩的“说课”形式的优秀课给各省市的数学教研  相似文献   
5.
1991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卷继续贯彻有利选拔、有利教改的指导思想,力图充分发挥毕业考与招生考的双重功能,使今年的中考数学试卷具有如下特点; 一、相对稳定,稳中求变自从恢复中考以来,在总结十多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本市中考试卷已趋稳定和规范,特别是“两考”合一以后,稳定性和规范性更强了,  相似文献   
6.
自1933年开始,上海市进行中小学课程教材的整体改革,设计把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及高中教材分为三个板块——必修课教材、选修课教材、活动课教材。以下选登的是对仅学过一些直观几何内容的六年级学生所设计的一堂数学活动课,主要是认识商标中的几何图形,而其中许多数学内容有待介绍,继续发掘,如各种几何图形的一般画法,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比例等都可作为以后几何内容教学的伏笔。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的职业教育大群观思想,不仅是古代士人大群观思想的延续,也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直接激发。他提出职业教育应以"有利于群"为取向,而不是满足自己的私利。为此,他提出在职业教育中加强师生大群意识的培养,并以"发舒内力"和选择最适的职业作为实现"应群需"的途径。这些思想对我国当代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2002年上海市中考试卷保持了近几年形成的试卷风格与良好传统,在此基础上,今年试卷还显示了如下的特点: 1.注重了对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自主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 在第22题中,要求学生从双重直方图中读  相似文献   
9.
“说课”活动深受广大教师欢迎,正在蓬勃开展.本文对“说课”的意义、并着重对“说课”的五方面内容及相应的要求作了详尽的分析.对“说课”的评价.既阐述了评价的依据.又从“要求—-内容”、“内容—一要求”两种不同的分类陆出了两份评价表. 还论述了“说课”具有营造实践与理论研究氛围的价值.具有提高教师素质功能的价值.具有提供学校进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模式的价值.从而得出结论.认为“说课”活动的开展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不可低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一、指导思想与设计思路 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三个有利”.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初中毕业生的合理分流.在此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体现“稳中有变”、“稳中有进”的“三立足”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