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近代中国高等教育自诞生之始,就带有较强的移植痕迹,加之受传统封建教育以及日本教育模式的影响,在管理模式上倾向于集权式。20世纪20年代前后,一大批留美学者聚集在南京高师-东南大学,他们对集权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抗议。五四运动之后,教师和学生的权利意识觉醒,渐有摆脱“控制”走向“自主”的趋势,实行民主治校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呼声。在江谦、郭秉文二位校长以及留美归国学者的努力下,南京高师-东南大学在学校民主管理层面不断进行探索:变革行政管理体制,赋予校长、教师、董事会多元主体参与校务的权力;改进师生管理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构建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重构教学管理模式,倡导教学法,实行选科制,保障学生自由学习的权利。南京高师-东南大学以民主为原则进行多元共治的初步探索,形成了民主自由的学风、校风。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意义重大,乡村学校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本文以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为基础,阐释了乡村振兴和乡村学校教育的互动逻辑关系。乡村学校教育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子系统之一,对乡村振兴起巨大的助推作用,而乡村振兴则为乡村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支持。审视当前影响乡村学校教育发展的三大主体——课堂、教师、学生,未来应该落实乡村学校教育实现“小班化”“数字化”“乡土化”“个性化”的变革,构建“理想信念、角色认同、专业发展”的乡村教师服务体系,抓住优质乡村学生生源、增强乡村学生学习动机和能力这几个突破方向。以乡村学校教育为主阵地,构建乡村社会发展共同体,实现乡村学校教育和乡村社会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推进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西部地区作为全国占地面积最大、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区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区域。西部高等教育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职能优势,成为西部乡村振兴的战略内生力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西部乡村振兴大局。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战略机遇。另一方面,西部高等教育又为西部乡村振兴行动提供了优质的智力支持。具体而言,西部高等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为乡村发展贡献智慧、提供方案主要体现在发挥人才培养优势、开展有组织科研、推动智库建设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