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江健三郎是日本一位富有人文主义精神的严肃作家。人文主义精神在大江初期小说“人的王国”有着鲜明的体现。大江初期小说的人文主义意识无论对大江本人创作或当今文坛 ,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容闳《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李恩富《我的中国童年》、黄遵宪《逐客篇》以及佚名作者《苦社会》进行文本细读,梳理了晚清旅美华人文学想象美国(他者)和中国(自我)的几种模式:容闳自传中的美国和中国分别被建构为文明和落后的形象;李恩富自传中的美国和中国则分别被描述为纯粹的"异"和诗意传统的中国形象;在《逐客篇》和《苦社会》中,美国和中国则主要被表述为一个背信弃约的种族主义国家或苦难的中国形象。晚清旅美华人对"他者"和"自我"的文学想象,奠定了后来旅美华人文学想象美国和中国的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能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其中性本能更是对人类生命形式有重大影响。在二、三十年代 ,沈从文从生命个体的性本能欲望出发 ,细致描摹了湘西世界和都市世界的生命存在。沈从文对生命本能的描述 ,传达了二十世纪中西文化思潮接轨的讯息  相似文献   
4.
“性”,是文学题材的特区。沈从文在二、三十年代致力于描绘一个性的世界,乃是将性作为一种描绘生命形态的手段,一种衡量人性的尺度。可以说,沈从文的这种写作是对中国自然性爱文学传统的赓续,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也深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洛夫在旗帜林立的台湾诗坛 ,努力寻求中西艺术的联姻。他的诗作在超现实主义与中国禅相结合方面表现出三个明显的特征。洛夫的这种实践相对台湾诗坛而言 ,是对文学回归本位的努力 ,体现了一种继承传统又容纳西方的开放精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