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民意对司法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民意与司法的关系应该是在保证司法独立的情况下,吸纳民意。吸纳民意应该以间接的方式实现,即通过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吸纳民意,通过增强立法的透明度表达民意,而不是由公众或媒体直接给予司法压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机械主义动物观、间接责任论、人道待遇原则到不被作为物来对待的基本权利等一系列西方历史上不同学者关于动物权利的著名理论进行梳理、概括,中国动物权利保护应采取的立场是:应该把动物看作是一个生命主体,而不是人的财产,动物与人一样能够感受到痛苦,所以,我们应该善待和爱护动物。同时,在我国现阶段,应该加强保护动物权利意识的宣传,并制定中国的动物福利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众化教育时代的来临,高职教育正经历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在这一转型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矛盾,存在一些新的问题。其中就业问题也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高职生自身因素对就业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优待政策及其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向歧视在现阶段不违背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按照德沃金的平等原则、波斯纳的信息经济学分析进路,反向歧视具有合理性。反向歧视与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优待政策”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在我国,对少数民族教育的各类优待政策不违背我国宪法的平等原则,同时,按照德沃金的平等原则、波斯纳的信息经济学分析进路和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我国对少数民族教育的优待政策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移植和借鉴了西方法律制度,建构起了中国现代法律制度和司法制度,并形成了现代的法律思维。但是,我国公众的法律思维没有随着我国法治的现代化而根本改变,仍然受我国传统法律思维的影响,进而阻碍了现代司法理念和制度在社会中的运用。为了更好地解决纠纷,法官在司法裁判过程中,不得不考虑裁判的社会可接受性。裁判的社会可接受性在我国现代法律思维与传统法律思维仍然冲突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我国司法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人们在宣传和赞许以人为本时,往往只看到"以人为本"在法学领域好的一面,而忽视因理解、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的司法不公。司法中的以人为本在一些案件中并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而是我国司法的思维方式——可接受性的反映。司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超越司法,在社会其他领域解决,从而达到多方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校外实习质量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采用的是"2+1"培养模式,是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校外实习是高职教育必须要进行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经得到了各高职院校的重视,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校外实习质量问题逐步凸现,文章从教育内部环境进行分析,总结了影响校外实习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