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1.
向程 《海外英语》2015,(9):140-141
Tourist texts stresses on delivering the rich local culture of the human landscapes and natural landscapes.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Bazhong tourism texts'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or should b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Functional Theory,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zhong tourism texts and take some useful translation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2.
旅游翻译是一种针对普通大众(潜在的旅游者)的文本翻译行为,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旅游文本的翻译应从目的语读者的角度,根据旅游翻译的功能和目的,采用灵活的翻译技巧,实现“诱导”目的.  相似文献   
3.
康巴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定区域文化。甘孜蓬勃发展的旅游与当地浓厚的康巴文化的关系决定了在将旅游文本的源语言转化为译语言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文化层面的诠释和传播。在木格措、丹巴甲居藏寨风景区旅游景点介绍的文本中,无论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还是对人文景观的介绍,都有富于当地特色文化。因此,对木格措、丹巴甲居藏寨风景区景点介绍文本中所涉及到的文化英译技巧进行探析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尤金·奈达(EugeneA.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要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功能对等的翻译要寻求原文同译文在语义上的最切近和语体上的自然对等。旅游文本的翻译注重文化的交际和传播,在旅游文本的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都会直接影响到译文的功效。本文主要分析了尤金·奈达(EugeneA.Nida)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原理,结合甘孜州旅游文本的功能特点,探讨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作为甘孜州旅游文本翻译指导理论的可行性,提出了译文行文自然,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语义优先,自然对等和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反应相似的三大翻译原则及标准,并采用释义、类比和改译三大具体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旅游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旅游翻译强调文化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因此,旅游翻译应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专业翻译活动。甘孜州旅游文本富含了当地深厚独特的康巴地域文化,为尽可能实现其文化信息在译文中的有效传递,文章主要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了跨文化交际与甘孜州旅游翻译的联系,并从原语同译语在语言特点、文体修辞以及文化内容三个方面分析了甘孜州旅游翻译的跨文化差异,提出跨文化交际意识指导下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得出译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指导下的旅游翻译策略在甘孜州旅游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甘孜藏族自治州作为川南地区著名景点的聚汇处,州内有着国内目前保存最好的生态旅游资源,曾被世界旅游组织定为中国推向世界的自然生态旅游和康巴藏族文化旅游的目的地,被《四川雀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列为全省首个优先发展地区之一。但是,就州内旅游景点英语翻译而论,仍有不足之处。本文旨在对甘孜州文化旅游景点英语翻译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析并及时找出应对策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旅游翻译,减少或避免由此给旅游业带来的不良影响,以期能引起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顺应理论强调语言的使用过程是基于语言的内部和外部原因,并在不同的共识下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这给旅游翻译的探讨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顺应理论为指导,并从语言的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三个角度探讨巴中市旅游文本英译策略,继而采用增译、省译、释义和改写等具体的英译策略对译文进行分析,以期尽可能使译文在形式、内容和风格上符合译语语言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送别诗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诗经》。《诗经》中送别诗所表现出的送别方式和离别情感多种多样,耐人寻味。有瞻望式送别:即不断远望,目送行人离开,促人缠绵悱恻;赠物式送别:离别时赠送物件,以寄相思,杨柳依依;祖饯式送别:设宴送行,别情如枯苗望雨;留客式送别:欲送还留,让人恋恋不舍。本文通过对《诗经》离别诗中的送别方式以及所抒发的离别之情进行探讨,以期达深入解读其题旨和离别情感之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