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卜子夏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史记》记载:"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由于卜子夏在儒学上的巨大影响,子夏设教的魏世家西河地区究竟在哪里,很受国学家的关注。西河设教地,唐代有两处记载:一是山西汾州,一是陕西韩城,从而引发了后人的争论。清代疑古主义盛行,学术界陆续对汾阳说和韩城说提出质疑,进而否定,并提出了河南安阳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证的发现,有必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一步翔实考证。考证发现《吕氏春秋》"子夏之晋"的记载,说明卜子夏西河设教处确在山西。而《史记魏世家》的史料能显示,卜子夏来晋之后早期在汾州一带活动,晚期失明之后迁往河津兼韩城一带定居,汾阳说和韩城说都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2.
电影《柳堡的故事》已成为经典名片,影片插曲《九九艳阳天》久唱不衰,拍摄地江苏省宝应县刘坝头因此更名为柳堡。然而在小说《柳堡的故事》诞生之前,就已有相类似的故事《下柳林》在晋西和陕北广为流传的史实,现在却鲜为人知,甚至被人遗忘。本文通过比较两者之间的诸多相似点,力求探讨民间文学和文人创作之间的某种关联。从民间文学和文人创作的角度来看,从文学的继承性来说,《柳堡的故事》的原型当来自民歌《新下柳林》,或者至少可以说是受到民歌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电影《柳堡的故事》已成为经典名片,影片插曲《九九艳阳天》久唱不衰,拍摄地江苏省宝应县刘坝头因此更名为柳堡。然而在小说《柳堡的故事》诞生之前,就已有相类似的故事《下柳林》在晋西和陕北广为流传的史实,现在却鲜为人知,甚至被人遗忘。本文通过比较两者之间的诸多相似点,力求探讨民间文学和文人创作之间的某种关联。从民间文学和文人创作的角度来看,从文学的继承性来说,《柳堡的故事》的原型当来自民歌《新下柳林》,或者至少可以说是受到民歌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