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篇
体育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普通高校体育课“分层次教学”的实验与探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普通大学公共体育课中,应用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和现代自挂式教学原则。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同质、异质集团的互教、互学、互争而优化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社会行为和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实验表明,它能不断提高人体素质和健身技术,为实现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因此,它是一种科学有序的体育教学方法。亦是当前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我国学校武术发展源流探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古代学校武术客观的说,我国学校武术产生于夏商时代。夏代的“序”、“庠”、“明堂”、“辟雍”、“右学”、“(?)宗”、“西学”、“西雍”等大都是官学机构。当时的奴隶制国家大事,主要是“祀”和“戎”。因此学校里文武兼习,但却偏重于传授祭祀和仟作战的知识技能,射和干戈之类的乐舞便在学校立足并逐渐发展。周代的学校俗称“辟雍”、“学宫”。另有“国学”和“乡学”之分。国学,又分为“小学”和“大学”。小学,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基本教学内容,称为“六艺”。大学,则春、秋教“礼”、“乐”,冬、夏教“诗书”,春、夏兼教“干戈”,秋、冬兼教“羽论”;此外也要习“射”、“御”。周天  相似文献   
3.
钱国武术工作会议指出:“在学校要通过武术教学和有组织的锻炼,使部分受过中等教育的人,对武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学会一套拳术和一套器械套路。”据对二十所大学的调查,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武术师资力量弱(其中有几所大学没有武术专业教师),场地、器械得不到保证,教学课时安排少以及没有统一的武术教材等。为使武术运动在高校中得到广泛开展,特提出如下几点浅见: 第一,急需重新修订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大纲武术内容部分,增加武术教学内容和时数,并逐步做到在普通高等院校中开设低年级武术选修课和高年级武术专项提高课。  相似文献   
4.
中国少数民族修订本丛书之一——《哈萨克族简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年2月出版,全书20万字,共十二章),是一部比较早的哈萨克族通史,严格地说它还不能算是一部完整的通史,因为它的下限只写到1949年全国解放为止。鉴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哈萨克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半个世纪的岁月积淀是哈萨克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鉴于多年来哈萨克族历史研究取得的一系列新成果,为适应民族工作的发展需要,国家民委决定对《哈萨克族简史》进行修订、再版。我们今天欣喜地看到了一部哈萨克族通史力作一一即洪涛教授主持的《哈萨克族简史》修订本。《哈萨克族简史》修订本(以下简称《修订本》),由民族出版社于2008年4月出版,全书共十三章,38万字。《修订本》在体例上保持了原版的风格,内容上有所突破,充分利用了最新的历史研究成果。我认为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一、注音、组字1、给下列句子中的拼音写上方块字。村里男子们有一种恶习,先知鲁特劝他们改xié__归正,但他们拒绝悔改。上帝决定惩罚他们,便暗中 yù__告鲁特,叫他 xié__带家 juàn__在某年某月某日离开村庄,并且告 jiè__他离开村庄以后,不管身后发生多么大的事故,都不准回过头去看。2、写出以“莫”为声旁的五个上下结构的形声字。二、文学知识填充《多收了三五斗》的作者____是当代著名的作  相似文献   
6.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有某些联系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事物加以对照,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及相互联系,形成对事物的认识。这种方法对教师而言随时都有用武之地,因为知识是错综交叉的,犹如一张无形的“网”,为了让学生轻松愉快、扎实有效地学习,在教学中,对学生所学知识纵横比较、适时梳理,使知识脉络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体育改革的力度加大,气功这种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健身术,已开始走进课堂,因此,加强气功教学方法的研究,掌握气功教学的特性和规律,显得尤为重要。其特性主要体现在阶段性、步骤性和方法性3方面。  相似文献   
8.
1 国家兴亡是形成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动力在帝国主义列强霸占中国沿海城市,企图瓜分中国的紧急关头,维新运动、新文化运动筑起了救亡意识长城,掀起了伟大的辛亥革命,并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推翻了满清政府,结束了封建主义统治,冲破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枷锁,实现了三民主义。激烈的斗争刚刚停止,袁世凯窃取政权企图卖国,中华民族不得不进行二次革命。毛泽东青少年时代,正处在这场伟大的变革时代。民族危亡使毛泽东思绪万千,忧国忧民,毅然立下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宏伟志愿。敢于牺牲是胜利之本,但以最小的损失换得天下太平岂不更妙。何以实现,无  相似文献   
9.
近十多年来,我国实际工资增长率持续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这种现象不仅和我国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历史情况不符,也和经典的新古典理论相悖,值得深入研究。为此,本文首先纳入相对生产率、劳动力供给、劳动力转移、投资规模占比与投资结构三类五大结构因素,搭建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的非一致性变动分析框架,然后采集1998—2014年我国31个省份数据构建省份面板模型,从全国和地区两个层面定量揭示工资超劳动生产率增长背后的结构诱因及其驱动机理。研究发现:(1)从全国层面看,五大结构因素引入模型后,工资对劳动生产率的弹性下降40%以上,且每一结构因素均显著驱动工资超增长,但在趋势表现上有很大差异。(2)从地区层面看,劳动生产率水平越高的地区,结构因素对工资超增长的驱动作用越强。东部地区工资超增长的结构诱因是相对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力供给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减少,中部地区的结构诱因是投资规模占比扩大,而西部地区的工资增长则较少受结构因素驱动。上述结论意味着:我国应在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借助结构诱因促使劳动者工资合理增长,从而更好地实现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益贫式增长与包容性政策的耦合构成了中国减贫的核心经验。益贫式增长实现了快速发展与大规模减贫同步、经济转型与消除极端贫困同步。包容性政策为数以千万计的贫困群体提供了政策倾斜和基本保障,并随着阶段特征的变化不断创新升级打破了扶贫效果边际递减的迷思。梳理中国减贫的伟大历程,在不同时段经济增长、不平等程度和减贫之间的纷杂关系中总结中国减贫的经验启示,不仅是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脱贫攻坚精神、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之需,也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选择适合自身的减贫发展道路从而早日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减贫目标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