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09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转九曲”与“燎百病”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陕北在元宵节除观灯、看社火外,还有一奇特风俗“转九曲”.用高粱杆扎成弯弯曲曲的阵式,九曲十八弯,每个转弯处放一盏用白萝卜挖成的灯,灯油为百家所集,整个“九曲”共有360盏灯,象征一年的360天.男女老少争转九曲以辟百病,青年妇女往往趁人不注意时“偷”盏萝卜灯,据说可“早生贵子”,偷“老杆”房的灯最佳.正月十六,有的地方携酒登山聚饮,名曰“散百病”.延安等地则在夜晚点燃篝火,大人小孩在火旺时跳来跳去,称之“燎百病”.人跳完后,还把家中被褥衣服也抱来,在火堆上方绕一绕;甚至把家养的小羊、小狗等牲畜动物也让小孩抱着从火堆上跳过去.这种“转九曲”与“燎百病”的民俗因何而来呢?有什么意义?笔者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试论陕北古代文化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北文化是陕西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文化个性引起研究者的关注.陕北文化的特点,是在陕北独特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诸因素下形成的.陕北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地区.在周秦汉唐等朝代,陕北是周京沣镐、秦都咸阳、汉唐长安的屏障;就是在宋金元明等时期,陕北也是军事要冲、边防重地.历代王朝为了经略陕北这块土地,曾付出了很多代价,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陕北的开发并不算迟.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统治者只顾在这块土地上征伐讨略,致使战  相似文献   
3.
1991年,陕西省教委下发通知,要求在全省各教育学院开设地方规定课程。地方规定课的开设,其目的和任务就是始终如一地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突出德育为首的原则,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社会实践。教育学院的教学工作力求作到“两个适应”,即主动适应当地基础教育和深化改革的需要;适应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本人从中九一级开始,开设地方规定课《陕西文化史》,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深深感到这门课的开设对强化中学德育工作,深化教学改革,增强中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心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现就本课程在中学德育中的…  相似文献   
4.
李嘉绩在保安创作的诗歌,不仅为我们了解清末陕北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而且就其整体诗歌创作而言,也是诗人诗风转变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5.
陕北民俗“搭平伙”与东乡族民俗“吃平伙”程式和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对这两种民俗作一比较研究,试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这两种民俗的起源及共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大量的地名都是当地居民在社会生活中给地理实体所起的名称。每个地区的居民生活在相同的文化圈内,他们所起用的地名往往反映当地的文化特征和居民的心理特征。所以从沿用至今的地名中,可以透视古代的文化。陕北地名及其文化内涵是极其丰富多彩的,本文只择其要讨论其中三个方面的问题。一、陕北地名与古代民族地理陕北自古就是民族融合的“绳结区域”。从商同时代起,鬼方、猃狁、白狄、匈奴、林胡、稽胡、卢水胡、鲜卑、氏、突厥、党项羌、女真、蒙古、满等少数民族先后以战胜者的雄姿,走上陕北这块历史舞台,从而演出了一幕幕历史壮剧…  相似文献   
7.
高建群,一个高原的儿子,背着他的竖琴漫游、漫游.从北疆的阿勒泰走到绍兴荡着乌蓬船的堤岸,从荒漠、戈壁、草原走到鸟语花香的江南水乡.他把自己生命的历程及其在心灵的投影,用真诚挚热的歌喉,用一行行充满深情的诗句,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世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