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重九起义后,云南脱离清廷,原先的拨款和外省协饷骤停,南京临时政府又无力接济。为维持地方财政,云南军都督府于民国元年(1912年)成立官办性质的省立富滇银行,自铸半开银元150万元做准备金,发行纸币(老滇票),以3元滇票抵半开银元1元,共同流通,滇票可兑换银元。  相似文献   
2.
唐继尧的治滇“善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927年5月22日,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具有深远影响的云南人与世长辞,他就是民国初期的风云人物唐继尧。提起唐继尧,人们首先想到是他直接参与并领导的重九反清起义、讨袁北伐、靖国护法等一系列的战争,出任过八省靖国联军统帅,任过云南讲武堂总办(相当于校长)。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80年光辉历程,从成立之初的几十个党员、几个党小组,发展成为今天拥有6300多万党员,领导着12亿多人口的执政党,成为全国各族方民的领导核心.云南作为一个边疆多民族的省份,也在1926年11月成立了中共云南第一个特别支部.中共云南特别支部的成立,标志着云南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4.
云南自古以来交通不便,输运困难,素称贫瘠.为防荒年,以备不测,清政府滇省当局参照江苏省亩捐方式,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起,对全省按每纳粮一升、捐钱二文的比例就地买谷存仓储备,并由各地征存夫马津贴项下拨充修仓费用,不敷之处由云南善后筹饷报销总局拨款添补,以十五年为界限,并将此种做法列为滇省要政之一,实际征收了十九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政府禁种鸦片,云南的财税收入骤减,加之为修筑铁路又加收路款,各地已无力再支付积谷银钱,清政府不得不于宣统元年上半年起宣布停止征收积谷银钱"以纾民力".  相似文献   
5.
<正>1951年8月,中共云南省委颁布《云南省土地改革实施办法》等文件,于当年秋季开始试点,1952年首先在全省内地农村开展土地改革。鉴于云南边疆多民族特点,土改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内地坝区的土地改革  相似文献   
6.
<正>云贵高原上存在过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址主要在云南晋宁县石寨山,故名石寨山文化,但分布地区不限于云南,贵州西部、四川南部、广西西部也有发现。但具代表性的是云南,故称云南青铜文化。早在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滇池沿岸就有人  相似文献   
7.
地方志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新方志的编写与旧志有着本质的不同。新志却大都存在有两个问题:一是对新志人物传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在撰写人物传的方法论上对继承前人的成功经验借鉴不够。而《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对新志人物传的撰写在编写方法上并末论及。本文针对新志人物传的撰写问题,借鉴古人的成功经验,结合新志的特点,对新志人物传的撰写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对新志的纂修具启发和旁通之效。  相似文献   
8.
<正> 一、云南近代植棉业的发端 云南植棉历史甚久,相传最早由印度传入云南,再经云南传入它省,但无法考证。前清时期云南植棉均以小农经营为主,产量较低,官府亦未提倡植棉业,云南的棉业生产到清末时尚不具规模。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9.
吕志毅 《云南档案》1998,(Z1):123-126
云南地处偏僻之地,风气不开.十九世纪末,英、法殖民主义者已在云南周边的越南、缅甸修筑铁路,并伺机侵入云南,而官府和滇民尚不知铁路为何物.直到法国攫取了滇越铁路的筑路权,将铁路修到了云南腹地,大量掠夺资源,倾销商品,云南从此门户洞开,主权丧失,军事上亦受威胁时,才翻然醒悟,开始力争路权,并倡导自修铁路,以求自保.  相似文献   
10.
云南地处一隅,自古以来就交通落后,从外运粮极感不便。清朝滇省当局为防备荒年,于1890年(光绪十六年)起,参照江苏省的亩捐,在全省建仓积谷,兴此“善政”,以备不测之需。云南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在一份详文中称:“伏查滇省山多田少,户鲜盖藏,舟楫不通,转输匪易,积谷以备不虞,尤为切要之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