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1篇
  200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引起人们议论纷纷的包产到户,经过两年多来的实践,已用促进增产增收的显著效果,争得人们初步的公认:在偏远山区和贫穷落后的“三靠”队,包产到户是解决温饱,摆脱眼前困境,较快改善现状的有效办法,必须允许其存在。中央的政策对此也已作有明确的规定。目前,随着各种农业生生责任制的推行,包产到户也正在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指出:“一个使用价值究竟表现为原料、劳动资料还是产品,完全取决于它在劳动过程中所起的特定的作用,取决于它在劳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①劳动对象,是一种使用价值,它可以是直接的自然物。但自然物只有进入劳动过程,在社会生产力系统中存在,才能作为劳动对象。存在于劳动过程之外,离开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笔者曾就朱土兴、王彪两同志的《“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探讨》(简称《探讨》提出过一个问题,即完全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是不能得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的结论,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着理论上的矛盾。也就是说,要证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就必须突破关于发达  相似文献   
4.
目前学术界大都对商品生产或商品经济作一般的理论探讨,论述商品经济是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特征,分析商品生产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一个还是两个等。进行这些研究是必要的,也是有意义的。但是,仅限于这些一般理论问题的研究,还是不够的。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表述如下:“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可供支配的劳动力同资本的膨胀力一样,是由同一原因发展起来的。因此,产业后备军的相对量和财富的力量一同增长。但是同现役劳动军相比,这种后备军越大,常备的过剩人口也就越多,他们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  相似文献   
6.
人口结构的类型,人口结构形成和调整的原则、方式及机制等,与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对山区经济和人口发展的影响尤为突出。本文只能在这方面作些尝试性的探索。 一、山区经济和人口发展战略与人口结构类型 我国山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9%(注),在全国2,331个县份中,有三分之二属于山区县,山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山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振华等三同志的《当前企业的动态分析:内在的合理性与外在不合理性的统一》(以下简称《动态分析》,发表于《经济研究》1986年第10期)文章开头指出:“迄今为止,理论界对企业经济行为分析大都是采用静态的分析。……用它来考察我国企业当前的经济行为,一无例外地得出了我国企业行为不合理的结论,据此提出的对策则必然是注重建立企业内部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控机制”。“我们提出一种新的动态分析方法,……企业行为的动态分析将使我们得出一个与传统观点相悖的结论:当前我国企业行为基本上是合理的,不合理的是政府行为和控制系统行为。由此产生的对策显然应该是加快政府行为和控制系统行为的完善。”这一观点表明,企业行为分析不仅涉及企业行为合理与否,而且关系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进程,所以很有必要作再探讨。  相似文献   
8.
劳动对象,是进入劳动过程,被劳动所加工和改造的物质资料(注),是处在被动地位。劳动对象的性能、状况、种类和构成等,都是由劳动过程和生产力系统所决定,而且还受劳动者和劳动工具等要素的支配。正因为如此,所以人们往往只看到劳动对象的被动地位和消极作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都忽视对劳动对象作用的认识和研究。其实,劳动对象不仅不是完全被动的,而且还起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可是,我们一些同志片面地理解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变,把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对立起来,社会上出现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倾向。党的十二大明确地把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战略决策。党的十二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指出:横向经济联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新事物,已经显示出了很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它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是对条块分割、地区封锁的有力冲击,对于加快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横向经济联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一篇值得花气力做的大文章,本文只能粗略地探讨:横向经济联合的特性,其发展、运行和作用的原理与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