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1.
秋浦河位于安徽贵池,秋浦河流域及附近山区流传着大量的民歌,主要有"秧号子"、"山歌"和丰富的小调。小调之中,尤以《洗菜苔》《慢赶牛》《相思调》《打洋袜子》等最具特色。上世纪60年代,秋浦民歌唱到了中南海;2010年,秋浦民歌《池州牌坊九十九》成功进军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获得"银弦奖"。本文对秋浦民歌《洗菜苔》作了一些初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洗菜苔》调子的基本格式;《洗菜苔》调的流传范围;《洗菜苔》的歌词变化;《洗菜苔》的人性美。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协调起来,使学生能够在“教”的指引下,自主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此作者就“伴性遗传”一节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3.
自唐以后,“杏花村”的意象逐渐确立,形成了不断丰富的“杏花村”文化内涵。山水、农耕、宴饮、怀古、赋诗、垂钓、礼佛,诗人们在“杏花村”可以各取所需、各得其乐:“路上”所见的无限风景,行人“断魂”的幽深情结,“问酒”所隐藏的巨大诱惑,“遥指”之处的浪漫空间,特别是“断魂”和浪漫集于一村的无限遐想,让“杏花村”早已超越地理范畴而成为诗人心灵中的一块绿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