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古代诗歌节律中的后重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 首先我们要解释一下什么叫节律后重原则,要讲清这个问题,就必须先简略地谈一下有关节律的一些基本原理,这些都是传统诗词格律研究中所忽略了的. 节律就是节奏规律,关于节奏这个概念,历来说法很多,有的专家作了简明的概括:“节奏,简单地说,就是事物有规律的重复变化.寒来暑往,这是自然的节奏,秋收冬藏,这是生活的节奏.只有重复而无变化,是单一的东西,无所谓节奏;只有变化而无重复,是杂乱的东西,也无所谓节奏.”①诗歌节律是一种语言节律,它是由各种语音特征的对立要素(如音的长短、轻重、高低及不同音色等等)通过有规律的重复变化构成的.  相似文献   
2.
“A不到哪里去”的构式解析、话语功能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不到哪里去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口语表达式,也是一个典型的构式。本文借鉴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认为,构式作为一个整体表达式,表达的是构式义,体现了说话人对情景的识解,具有典型的语境适切度。本文主要立足A不到哪里去这个构式,讨论与此相关的三个问题:一,构式及构式义的解析;二,话语功能的表达形式;三,成因探究及认知解释。  相似文献   
3.
汉语动结式内部是非同质性的,情况非常复杂。本文讨论的是由双音述宾形式充当结果补语构成的动结式(V+VN),这种格式具有独特的句法语义特征,是韵律运作、词语整合的结果,值得进一步探索。本文主要讨论两个问题:第一,V+VN动结式的句法特征;第二,V+VN动结式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汉语韵律研究必须立足于汉语的特点,必须先弄清楚它的自然特征。古代诗词格律源于自然语言节律,形成一种压倒句法的强制性格式,可以作为探讨汉语节律自然特征的依据。本文主要讨论关于节律的三个相关问题:1.音步长度的确认及其类型;2.音步组合的松紧及其规律;3.律动要素的选择及其位置。  相似文献   
5.
研究范围:扩散性发展趋势语言是人类社会中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组合体,具有多种属性。回顾语言研究的历程,我们发现,由于不同历史时期语言研究者对语言本质属性认识的侧重点不同,语言研究的范围也随之向外拓展。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Saussure强调语言的符号属性,明确指出“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并说:“如果我们能够在各门学科中第一次为语言学指定一个地位,那是因为我们已把它归属于符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