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人的心灵之维是人文教育可能性与必要性的根源.在现代性境遇中人文教育边缘化必然导致受教育者德性缺失、心灵枯竭,从而丧失反思自我、达致美好生活的能力.随着现代性的深入,心灵逐步被自然科学化与物质化,最终致使教育只能培养“无灵魂的专家”和“无心的享乐人”.因此,在现代性背景下对人文教育进行申辩是一项紧迫而又冒险的事业.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假设教师具有教学人员与学者双重角色,尝试把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区分为三类,试图探讨教师基于不同角色而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论证作为教学人员的教师由于其职责特殊性,对第一、二类问题应该本着对社会秩序的关怀而进行服从,对第三类问题可以私下运用自己的理性而进行良心拒绝。指明作为学者的教师对三类问题都可以在公众场合公开运用自己的理性而采取不服从的态度。但基于两种角色的教师行为都应有严格的限度。  相似文献   
3.
教育正义,是一个附着在现代人身上无法摆脱的"咒符",已然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命运"。教育正义经历了由"正义教育化"向"教育正义化"的转变。教育正义的这种"古今之变"背后隐匿着激烈的"古今之争"。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正义只是一个并不高贵的谎言而已。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以科学标明自身,以主体性装裱教育目标,以技术化指标衡量教育结果,运用自身的工具价值之便把科学思维无限抬高,使自身与野性思维绝对对立,高调标识二者的等级序列,以此来反衬后者的"非科学"性,最终使野性思维在教育中被遮蔽。在此种意义上,现代教育(学)史就是野性思维的遗忘史。在这一遗忘史中,教育所生产的只是"失去灵魂卓越之人",即空心的人、旁观的人、虚无的人。然而,野性思维能够以其独特的方式使人的本真存在得以绽出。因此,现时代的教育应该为其"空敞",使得它如其所是地回归到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并分析西方教育理论具有人性性格,指出人性论是西方教育理论的逻辑起点。本文认为人性论与教育理论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决定关系。一般地,性恶论者持“外铄说”的教育观.性善论者持“内展说”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并分析西方教育理论具有人性性格,指出人性论是西方教育理论的逻辑起点。本文认为人性论与教育理论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决定关系。一般地,性恶论者持“外铄说”的教育观.性善论者持“内展说”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7.
要使现代性教育摆脱奴役的困境,呈现教育自由,或许存在着多条可能之路。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知识就是力量与知识即美德两个时代中心词的特征,探讨其对教育的影响,指明在现代性际遇下后者的重新出场是教育自由的复归之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