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创新能力事关一个民族的素质。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是培养、提高幼儿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在组织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当尊重幼儿的选择意愿,鼓励幼儿大胆创造发挥,肯定幼儿的创造活动及创造“成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介绍语言学习中心特点基础上,分析了它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强调教师参与到学生在语言中心的学习和资源利用中的重要性,提出了三种使用模式,即语言学习中心与课堂教学相整合的混合学习的模式,教师引导下的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以及以共享、互惠为主的互动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根据外语教学的目标,在外语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介绍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数字化语言学习中心的资源和平台。依托数字化语言学习中心,探索外语实验教学改革,构建了"语言基本技能实验"、"语言设计与创新实验"和"语言综合实践实验"三者有机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探索和总结出了3种新型外语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外语交际能力,提高了外语实验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从动态的意义上来说,还是从静态的意义上来说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又势必造成不同语言之间沟通上的特定困难。也就是说,在某种语言文化环境里长大的个人,在他学习一种外语时,如果对这种外语背后文化的特殊性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那么他要精通这种新的语言就会非常困难。另一方面,在教学上,由于一般的外语教学是在学习者的本族语环境中进行的非本族语语言教学,因而,各国文化之不同也造成各国非本族语语言教学法上的差异。本文将探讨文化差异程度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语言学家认为,外语教…  相似文献   
5.
一、高中英语必修模块终结性评价新高中英语课程在结构上采用“领域——学科——模块”的形式,以“模块”为课程的基本单位,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连续式的而是间歇式的。因此,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结构即教学——期中考——教学——期末考——教学——学年考——教学——毕业考模式已  相似文献   
6.
美国社区学院在自上而下的政策、经济全球化及财政状况的需要、文化传承与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以及对教学质量与学术的追求等四个因素的推动下,采取了设置国际化学科、丰富外语课程、利用国际学生资源、把国际议题注入课程与教学活动以及开发国际项目等策略推进课程国际化。我国高职院校应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成功经验,有效利用政策和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全面开展课程国际化,并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认知负荷理论是帮助教师达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基于此,本文认为掌握一些有关认知负荷的基本理论更能帮助教师恰当地设计教学活动.文章在参考了国外外语教学的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认知负荷理论及其效应,并提出了在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管理认知负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创业教育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左右,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成立专职机构、扩充建设教师队伍、丰富课程和非课程活动等方面有较显著成绩,但是同样也面临这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语言文化倾向与双语教育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美国就英语地位问题的政治之争长期影响着美国的双语教育政策。可以说文化的融入与同化、追求统一语言是导致美国双语教育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由此可以看出语言是一个政治问题,同时也表明语言是如何被看作一种权力的。  相似文献   
10.
试析美国双语教育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美国双语教育有三方面的目的:更多更好地快速学会英语;更好掌握学校课程;培养学生自尊心以使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并减少极学现象。本文将以这三个目的为基础,从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是促进还是干扰、要多元文化还是要统一一种语言的共同文化、如何平衡学业指导目标与语言发展计划三方面,分析其对美国双语教育政策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