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感是散创作中常见的一种修辞现象。在散创作中作家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通感这颗看不见的种子,经过加工、培养,使之与视觉、味觉、听觉、触觉、意觉等相碰撞,蹦射出美丽的通感之“花”,进而铸成一个和谐的、自成一体的“世界”,以此来渲染并深化散的意境,勾起人们美好的联想,表现着散深邃幽远的通感美,展示着散创作的永恒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平台。本文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政治教学实践,就政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人们生活日益繁荣、富裕、便捷,但是人们却越来越感到迷惘、困惑和失落。为什么繁荣、富裕、便捷的现代生活有时候不能带给我们所期盼的幸福生活?答案就在于现代社会越来越远离一种人文文化,这种人文关怀的缺失使我们对这个现实世界越来越陌生,人们正越来越多地失去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南齐永明年间,沈约、谢胱、王融等人集体创作了一些咏物诗和拟乐府诗,它们在题材、体式等方面有一些特点,在近体诗的发展过程中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只是记叙了作者和刘和珍交往中的几次印象,并不是人物整个精神风貌全面完整的描述。刘和珍君到底是怎样一位青年,林语堂先生的杂文《剪拂集》有记述。“三·一八”惨案时林先生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兼学校教务长,刘和珍是当时英语系学生并且是校学生自治会主席,他们的交往甚密。刘的牺牲也让林先生深为痛惜。在同年三月二十一日,即刘遇难后三日,林先生写了《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一文,该文对刘和珍记述较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