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金秋十月,福州大学的校园轰动了。一个脸孔清瘦,身材不高,年仅24岁的青年战士,面对讲台下坐着的2万余名福大师生,侃侃纵论书法艺术。热烈的掌声一阵阵响起。这位战士就是南京军区某师资料保管员贲占启。占启出生在安徽阜阳一个偏僻的村庄里。7岁那年,村里有个对书法颇有研究的私塾先生看上了小占启的聪明和灵气,便收他为徒。5年时间,他临摹了王、颜、欧、赵等多种碑帖。12岁(小学五年级)那年,他参加了阜阳地区举办的青少年书法比赛,荣获少年组一等奖。同年,他的“党恩浩荡”等三幅书法作品在《安徽日报》刊登。1990年,占启穿…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对于无氧酸和某些元素氢化物的水溶液酸强度的变化规律,过去曾有人用电负性的数据作解释,认为分子中两个原子电负性差越大,键的极性越强,越易电离,其酸性越强。用此方法虽能说明同周期元素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强度变化规律,但用来解释同一主族元素氢化物水溶液酸强度变化的规律,如氢卤酸HX,却得到与事实相反的结论。其根本原因是,影响极性共价分子在水溶液中电离的难易及其酸强度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