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吴宝晓 《历史档案》2002,(4):100-105
清末新政的起因是多方面的 :对西太后及一些清廷中枢大臣来说 ,实行新政含有强烈的迎合列强的目的 ;对地方督抚来说 ,实行新政的目的主要是救亡图存。以往探讨清末新政的起源 ,往往较多地强调清廷取悦列强这一因素 ,并据此断定清廷缺乏改革的诚意 ,此说不免忽略了庚子事变后地方督抚自身变法思想的形成及其对清末新政出台所起的作用。考察庚子事变后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的关系 ,即可发现在清廷和地方督抚两种因素中 ,地方督抚所起的作用更大。标志清末新政开端的 1 90 1年上谕 ,是部分地方督抚策动的产物。同时 ,地方督抚自身的变法思想 ,也…  相似文献   
2.
清流派的思想基础是对外主战 ,但在如何作战上 ,清流派内部观点不尽一致 ,其中有书生之见 ,也有对国际形势的正确把握。清流派不是绝对地反对主和 ,而是反对单纯地强调片面维持和局政策。清流风气 ,对张之洞后来的外交思想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义和团运动后,中国民间对外思想发生重大转变,形成比较一致的惧外、开放主义和文明抵制思想。同盟会成立前后革命派对外策略的整合,十分典型地体现了这种转变。同盟会成立前,革命派内部的对外态度虽无原则分歧,但有程度之异;同盟会成立后,革命派对外  相似文献   
4.
清末华北铁路与经济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宝晓 《历史档案》2001,(3):102-106
现代交通、通讯等工具的引入和使用,在促使近代中国经济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同时,往往对某些传统行业产生负面影响。清末铁路建成者不多,常被误认为铁路的作用未能尽显。其实在华北地区,铁路在清末已初步形成网络,此后,干线铁路基本未有大的增加,只是如何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吴宝晓 《历史档案》2012,(2):139-141
1880年,清朝驻俄公使曾纪泽奉命和俄国谈判,修改崇厚签订的《里瓦几亚条约》(以下简称崇约)。曾纪泽采取"重界轻商"策略,以出让部分商业利益为代价,收回了伊犁及其周边大部分战略要地,这是19世纪末清政府外交中比较成功的案例。对于谈判相对成功的原因,一般认为是左宗棠在新疆的积极备战,和俄国在俄土战争后的财政困难交织而成。笔者查阅有关曾纪泽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 ,经济史是一个颇具难度的领域 ,对小农经济的研究 ,则是这个领域的一个薄弱环节。传统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 ,小农经济是其主体经济形态。近代中国虽已出现工业化的趋势 ,但从本质上说仍是农业社会 ,小农经济的主体社会经济形态地位未变。尽管如此 ,但相对于传统小农经济而言 ,学术界对近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研究要薄弱得多。在近代经济史研究中 ,我们往往关注那些与西方影响联系较为密切的工业、外贸等领域 ,对小农经济中发生的诸多变动往往知之不详 ,给人留下小农经济在近代变化不大的模糊印象。有关近代小农经济的资料也十…  相似文献   
7.
清末驻英公使郭嵩焘、曾纪泽积极与英国禁烟运动保持联系 ,并促其发展。禁烟运动的高涨 ,促使英国本土商会向政府施加压力 ,让其重新考虑鸦片政策 ,亦促使清政府在税厘并征谈判中采取积极态度。英国政府最终同意中国对进口鸦片实行税厘并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