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地质遗迹资源及其保护与利用的协调性问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地质遗迹是具有科学、旅游、科普及环境教育等多种价值的独特自然资源.现实中,在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上还存在着许多顾此失彼的不协调现象,这种不协调体现在3方面:一是保护与利用的程度之间;二是各种利用方式之间;三是保护利用程度与资源品位之间.据此对区域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保护与利用协调性分类,可与常用的成因分类相互补充.陕西省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协调性类型有单一保护型、单一开发型、保护利用双差型与正在协调型等,基本反映出目前主要的协调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协调策略:应尽快制定地质遗迹保护法,统一宏观管理体系,建立起权威的国家级和省级地质遗迹保护、管理体系;根据实地情况选择相应规范的微观管理模式,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以促进科研、科普旅游、景观旅游有机结合及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就当前我国旅游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及国际旅游教育的发展趋势作了具体分析,提出当前我国旅游教育应改变旅游教育单体薄弱的局面,改革旅游教育的教学模式,树立旅游教育新理念,确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清晰的培养层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思路。  相似文献   
3.
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协调性评价——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彭永祥  吴成基 《资源科学》2006,28(1):192-197
地质遗迹及地质公园旅游近年来得到了很大重视,但随之凸现出保护与利用的协调性问题。应用专家评价法对陕西省25处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利用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得到其所属的五种保护与利用协调性类型。结果表明,保护不好必然带来利用不好。评价将其划分为保护利用偏差型、保护偏好利用偏差型、保护利用一般型、保护偏好利用一般型、保护利用偏好型5种类型,各种类型遗迹点的评价特征值分布显示出各自的聚居范围,建立的几何图法则有助于精确解析问题。在评价因子的选取时兼顾了资源对象、环境对象与组织对象3个方面。结合中国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的实际,保护评价选出7个因子,利用评价选取了6个因子,这些因子基本涵盖了协调地质遗迹保护和利用矛盾时应考虑的问题,在全国亦具有典型性。因而,这种方法也适合于全国其它地区的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的保护与利用协调性评价。  相似文献   
4.
国家首批地质公园自2001年建立以来,在促进地质遗迹保护、经济发展和科普教育等方面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发展过热的趋势.本文分析了我国国家地质公园泛化的原因所在,并进一步阐述了泛化现象对国家地质公园后期建设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实践总结和知识迁移情境理论借鉴的基础上,从学生综合发展、旅游就业市场需要和加强"T"型教学理念出发,本文提出应用型专业知识迁移的过程可划分为认知、调研、职业化三个阶段,以此为基础建构出"认知-调研-职业"三阶段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CRP实践教学递进模式,即第一学年认知性(cognition)实习、第二第三学年调研性(research)实习、第四学年职业化(profession)实习,并对CRP实践教学模式构成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解析.  相似文献   
6.
基于高师《中国地理》课程的自然地理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中国地理》课程的前导课自然地理课程进行了教改探讨,认为自然地理各要素课应适当合并,应加强相互间的联系并开拓知识面,应加强实际环节并密切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为后续课程《中国地理》教学提供科学的必要的自然地理基本理论和知识;并且指出了《中国地理》课程应接人口、资源、环境来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泛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首批地质公园自2001年建立以来,在促进地质遗迹保护、经济发展和科普教育等方面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发展过热的趋势。本文分析了我国国家地质公园泛化的原因所在,并进一步阐述了泛化现象对国家地质公园后期建设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