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学生心理健康已是学生家长、学校教师乃至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高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既是人格塑造一个比较理想的时期,也是心理问题易发期。这个时期,高中生面临着生理、心理上的成熟和各种压力。现实与理想、偏激与理智、自觉与被动等复杂的矛盾相互交织,从而产生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仅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以及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学校教育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1997-1999年,在辽宁省六个市十九所幼儿园共对786名3-6岁的幼儿进行了社会性发展教育干与的研究。研究从七个方面对幼儿社会性因素施以了教育干与和影响,对干与和影响的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目标、课程、过程与评价的模式,对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与倾向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3.
幼儿的生命特性不同于他人 ,幼儿教育首先应尊重、正视幼儿的生命特性。幼儿教育内容的选择必须寻求教育目标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平衡 ,充分挖掘环境与幼儿生活的教育价值 ,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育和传媒偏向对女性低成就动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文菊 《教育科学》2002,18(6):58-59
教育偏向对女性自我性别低期待有着重要而长远的影响,家长通过投射期待、由玩具规定活动范围和形式及约束、限制成为女孩自我性别低期待的首要影响源;教材常常传递着性别偏差与性别歧视的权威信息;教师的教育行为有明显的性别期待上的差异。传媒偏向对女性自我性别低期待有着广泛而具有文化价值的作用,大众传媒文艺作品中性别刻板、性别偏见内容依然常见,弥散着女性性别低期待的信息;现代社会的商业广告存在着严重的性别偏见、性别歧视;女性的低成就动机直接决定了女性对自我生活与职业成就的渴望与努力低于男性,从而影响了女性的社会成就和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不同藏、汉初中生家庭教养模式、应对方式的差异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应对方式问卷对辽宁省226名藏族初中生和103名汉族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藏族与汉族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两者水平有较高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论挫折教育与品德教育的关系吴文菊在现代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人们开始关注到一个以往被忽视的领域挫折教育。所谓挫折教育即是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实施的以主动抵抗挫折,形成抗挫折能力为目的的生存发展教育。挫折教育既是现实的教育,又是未来的教育,它跟受教育者的生...  相似文献   
7.
无视幼儿学习代价的倾向具体表现为:①幼儿园教育课程体系庞大,学科领域增多,教育目标过高。②幼儿园课程内容过多,课程环节过细。③随意将一些尚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任务的基本完成,继续教育工作已提上日程。在1996年辽宁省人民政府作出调整全省师范教育规模和布局的决定后,我省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已蓬勃展开,与中小学相比,幼儿园教师的继续教育起步稍晚一些,但是在全国的范围内还是最早的,并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相似文献   
9.
幼儿的生命特性不同于他人,幼儿教育首先应尊重、正视幼儿的生命特性。幼儿教育内容的选择必须寻求教育目标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平衡,充分挖掘环境与幼儿生活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可以“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许多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也收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但是,有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应当注重实效性,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