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文献学角度,用“内证法”证明,《楚辞》和“北方文化”具有一致性然而又迥然不同,“北方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楚辞》。再从考古学角度,揭示“南楚文化”是《楚辞》赖以成长的文化背景。最后,从《楚辞》与现实生活中的“楚歌楚声”关系论证,“楚歌楚声”是《楚辞》文化的根。最后得出结论:《楚辞》家者流,主要是出自民间,并受到南北文化的影响。或者说:“北方文化”影响《楚辞》,《楚辞》直接接受“南楚文化”,“楚歌楚声”是《楚辞》直接的来源。确切地说:《楚辞》是多种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2.
文本从社会政治对文学评论的影响出发,探讨了两汉楚辞学评论中的儒道思想。得出结论:在楚辞学兴起的两汉时期,楚辞学评论以儒为主并贯以道家思想,正是儒道思想的矛盾与斗争,推动了楚辞学的发展。同时,与刘汉王朝倡导的儒道思想消长沉浮。社会政治影响文学的评论。  相似文献   
3.
从文献学角度,采用"内证法"同,从社会政治对文学评论的影响出发,探讨了.儒道兼评"的西汉楚辞学,"推崇儒学"的东汉楚辞学以及触汇众长的王逸<楚辞章句>之评论.结论为:两汉楚辞学评论始终伴随儒道思想的争鸣,实以儒为主并贯以道家思想,正是儒道思想的矛盾与斗争,推动了楚辞学的发展;同时,与刘汉王朝倡导的儒道思想消长沉浮.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教学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大量而广泛的运用CAI,教学效果显著,但是许多教师在CAI的运用过程中存在许多误区,本文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纵观中国古代语文教育,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语感培养是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它可以培养人格,塑造能力。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十分重视语感的培养,如何借鉴吸收其中的经验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唐史家对楚辞学有这样的评论:《楚辞》具有“怨刺”作用,“文”的特性,“情”的特点,“艳”的特征。他们以史论骚,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唐史家对楚辞学有这样的评论:《楚辞》具有“怨刺”作用,“文”的特性,“情”的特点,“艳”的特征。他们以史论骚,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唐代伟大的文学大师自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道出了文学作品创作和欣赏是从真挚的情感出发的真谛。所以说语文教学应注重情感教育。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面对的是一群从稚气走向成熟的青少年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应注意引领学生领悟语文教学的情感魅力,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一、高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特点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包括美感、道德感和价值感三大要素。对于人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源泉。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  相似文献   
9.
《诗经》时代的婚姻还处于混乱的状态,一方面,远古时代遗留的群婚,对偶婚等野蛮婚俗大量存在;另一方面,封建礼教也正渗透到人民的婚姻生活中。《诗经》中的情诗,正是这种复杂的婚姻现实最生动、最具体、最集中的写照。那种把古代婚俗与社会性质作平行同步的类比,认为《诗经》情诗反映中国古代妇女争取婚姻自由,反抗封建礼教压迫的观点根据是不足的。  相似文献   
10.
在两汉文艺论著对“丽”的论评中,我们能看到:众多的词素与“丽”构成一个共同的语义场,那就是繁富铺陈、饱满充沛;在这个共同的语义场中,“丽”审美的范畴表现为形式上的“大美”和“精美”,内容上的“性情之美”和在社会生活中的“生命之美”.与先秦时期“丽”的语义场相比,它还不具备一个美学“范畴”,“丽”在两汉时期还处在一个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