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土地成为国家正税的唯一征税对象,宋代田税开始走向内在变迁,表现为田税的征税对象土地的进一步细化,主要包括按土地肥瘠分等制定税率和按土地种类划分税目。宋代田税的内在变迁是中国古代国家正税征税对象从人丁向土地转变后应运而生的,代表了中国古代后期田税的制度走向。  相似文献   
2.
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具备显得至关重要。然而许多普通本科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做的较少。本文主要通过对职业能力的界定,探讨了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特别是创业教育方面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税收制度的变迁既是税制耦合的过程,也是税制耦合的结果。这种耦合过程不但会发生在税制内部诸要素之间,同时也体现在税收制度与其他社会制度的关系中。洞悉税制耦合与税制变迁的辩证关系,对理解中国古代的税制变迁问题暨对今天的税制改革也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役目繁杂与律令缺载并不构成对唐前期色役的否定。减诸司色役敕标志着色役已从职官系统中脱离,通史视野下的色役亦有长时段的演进路径,这都反映出唐前期色役的独立役种地位。在分番供役、不役纳资与身份制之外,唐前期色役尚可通过免役、职掌和役身特征与正役、杂徭相识别。着眼于职能分类,唐前期色役可分为公廨类、官人仆从类、乡里类以及特殊役户。职役是唐前期色役的内在性质。这不仅表现在具有“官”身份的散官和勋官,以及具有贱民身份的官户、杂户等色役人群,“有军名”色役亦体现出这一共性。对唐前期色役基本问题的厘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唐代役制乃至中国古代的职役问题。  相似文献   
5.
唐宋之际是土地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的关键时期。虽然手实法在唐后期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但已经出现了对土地的"差官检量";五代十国时期手实和检田交替应用,反映出检田地位的上升;宋代对土地开始大规模的清丈,而且检田方法越来越细密化。这一方面说明随着唐宋之际田税地位的上升,其征税对象土地的管理也在逐步改变;另一方面也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前期"黔首自实田"的简单土地管理模式已被国家制度化的检田所代替,土地管理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6.
试论大学本科历史学专业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本科阶段是培养学生研究性思维的关键阶段。对历史学本科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来说,使学生投入到创造性的劳动中,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欢乐,从而增加对历史的兴趣,这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为此,采用原典阅读、研讨班,并辅之以学习实践,是切实可行的方式;而在师资、图书和制度上的配套则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影像资源教学实验中心的建设体现了大学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在需求,有益于历史学专业多媒体教学的提高,对历史学专业研究性学习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影像资源教学实验中心建立的目标是要成为历史学专业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心、影像实践教学中心和电子图书中心。它的建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明确分工,加强协作,注重质量,抓好重点,立足长远规划,科学投入。还应该建设与研究相结合,确保不断提高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方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特点和常见事故类型,剖析了化学实验室三种隐患的表现,即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提出了消除隐患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均田制的废弛和租庸调制的瓦解,国家对土地交易的控制重心在唐宋之际发生转变。唐前期的土地交易分为立契、申牒、公验等环节,其中,勘验土地买卖是否合法的申牒是控制的重心;中唐以后,土地买卖的限制取消,涉及土地的税收交割成为重心。宋代将唐后期的契书和公验统一起来,形成公契。它既是双方交易的标志,也解决了土地交易后的税收转移问题。从注重申牒到着眼于割税,反映出唐宋之际国家对土地交易控制逐步加强的趋势,也标志着土地管理制度的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10.
税收制度的变迁既是税制耦合的过程,也是税制耦合的结果。这种耦合过程不但会发生在税制内部诸要素之间,同时也体现在税收制度与其他社会制度的关系中。洞悉税制耦合与税制变迁的辩证关系,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的税制变迁问题,而且对今天的税制改革也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