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社会功能轮、冲突论、交换论的视角审视班主任队伍,我们认为应重视班主任群体中的价值差异及核心价值现建设,加强班主任制度建设,并采取校园安全阀机制、权威主义模式等解决价值冲突,研究班主任行为的心理动因、文化情境以及意义象征等细节因素,以促进班主任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吴菊云 《教育艺术》2007,(3):15-15,14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经济伦理和社会道德的建设愈益引起全社会关注.学校德育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经济道德教育呢?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德育实践中,学生言行脱节、缺乏真知真信这一现象颇为严重。如何能将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要求,切实调动学生自身心理积极向上的一面,塑造出理想人格,本文尝试提出和谐体验法,供大家参考。一、和谐体验法的提出和谐体验法的提  相似文献   
4.
师范生研究性素质是以综合全面的人文素养为基础,包含着对知识的实际运用和研究能力,经过相关实践经验的累积。最终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体现出来的素质。师范教育如何培养师范生研究性素质,有不少相关成功经验,现就如何进一步增强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如何绢织指导师范生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可操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教师因素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相关问题,指出校本课程观念在广大教师中有待普及,以澄清教师在认识上的误区。并就如何使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提出自己的见解,研究了教师的兴趣主义取向、专业素质局限及教师负担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的小学品德课程始于1981年,小学社会课程始于1992年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2001年元月,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经国务院批准,小学中高年级将思想品德课与社会课综合设置为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基础教育新课改同步,根据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相似文献   
7.
吴菊云 《教育探索》2007,(4):104-105
如何处理好集体主义教育与学生的人格成长的关系,是一个现实问题.在处理这种关系时不仅不能淡化集体主义观念,而且应借助强有力的纪律约束、共同的信念和舆论、普遍地实施友爱和关心的方法,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同时积极促进学生人格成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如何在哲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人文精神。为形成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态度,需注意观念原理的呈现、思维激发及应用,而创造性的独立的价值判断力是创新人格的重要特质,因此在教学中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训练学生的创造性行动力是哲学教学的关键和难点,本文提出自己的见解,创造性想象力开启哲思,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领和训练。  相似文献   
9.
校园中的权力观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政治社会化。为此,要关注学生干部群体的建设,通过评价引导、及时教育和规范培训,培养学生正确的利益观。重视非正式学生群体中的权力分配,树立正确的权威观,通过竞选制度、轮值制度、包干制度等促进集体成员形成权利义务的统一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德育旨在培育健全的道德人格。所谓主体性 ,在教育的范围内 ,是指学生通过积极的自我意识对自身现状和自我发展前景的自省、自挖、自控、自觉、自为的特性 ,即自己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德国文化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斯普朗格认为 :“精神有两种功能 ,一是吸收或创造文化价值的功能 ,二是理解或实现伦理价值的功能”。因而 ,主体性道德人格经常表现出主体价值判断的独特性。主体的判断常常是基于个人的需要、兴趣、经验、理解、反思习惯、规则、定论 ,包括直觉的运用。教育不是一味教导学生“你现在该干什么 ?” ,而是应帮助其形成主体性判断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