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默画的作用     
教师先出示一张较大的范画,并在黑板上范画一次,让幼儿仔细观察;同时对他们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帮助他们找出物体的基本特征。然后拿掉范画,擦去黑板上的画,要求幼儿把刚才看到过的画再画在自己的画纸上。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默画。默画最初只能限于画较简单的物体。  相似文献   
2.
材料:白蜡、石膏粉、肥皂水、容器、油画颜料、塑料小玩具等。制作方法: ①做石膏模子先找一个容器,把适量石膏粉倒入其中,另外再找一个塑料肥皂盒(或其它容器,视玩具大小而定)。在盒盖内和作为模本的塑料小玩具上抹上些肥皂水(或食油),然后在石膏中注入适量水快速搅拌后倒入抹过油的肥皂盒盖中,同时嵌入半个塑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我看了一节美术课,内容是要求幼儿装饰伞,并在人(或动物)撑伞的画面上添加背景。课后,我发现全班30个幼儿中只有一人添加了下雨的背景,其他幼儿添加的背景一律“阳光灿烂”。本来面对伞及画面,幼儿一般应该有两种想法:遮阳与避雨,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默画,还是背儿歌、故事等,其中都有一个如何正确识记的问题。在一次大班的绘画课上,我们曾经做过一个测试:把一幅范画贴在黑板上,不作任何提示,让幼儿观察后撤去范画,然后要求幼儿在纸上把刚才看到的东西画下来。结果发现有较多的幼儿由于识记方法不准确而影响了默画的正确性。要让幼儿正确地进行识记,首先必须引导幼儿准确地选择记忆对象。选择记忆对象包括认定识记目标  相似文献   
5.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要求幼儿从许多红三角形和绿圆形中,选出那些与分开陈列着的一个红圆形和一个绿三角形相似的图形。结果发现3~6岁的幼儿会毫不犹豫地不以图形而是根据颜色来挑拣图样。这说明,学前儿童对色彩是特别敏感的,大多数学前儿童已被对色彩的强烈的知觉要求所支配。因此,在幼儿园教(?)中应该重视色彩的作用。我们先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太阳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白色的?金黄色的?玫瑰色的?谁也说不清楚。奇怪的是,许多教师在教幼儿画太阳时,总是要求他们用红色,如果幼儿用别的颜色画了,老师会告诉他们:“你画错了。”其实,太阳光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综合而成的。在不同时间、环境中人们对它的色彩感受是不同的,是无法用某一种固定色彩来表示的。那么,当幼儿画太阳时,教师能不能考虑在色彩上给他一个较为宽松的余地呢?从色彩的情感性来讲,太阳给人以热的感受,因而很容易使人想起红色等这一类暖色。然而,有一次我却发现一个幼儿用黑色画了一轮太阳,我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太阳里面有黑子,我看起来它就是黑的。”孩子这  相似文献   
6.
我这里所说的“组画”,是指由几个(或全班)幼儿合作,在一张较大画纸上画的一幅图画。组画的方式有好几种,一种是由教师出画题,然后把全班幼儿分成若干组,分别在若干张画纸上画组画;另一种是先把幼儿分成几组,然后由组内幼儿自己商量画题画组画;还有一种是让幼儿自由结合画组画。不管你采用何种组织方式,在中班第二学期和大班,适当地进行一些组画练习,好处是很多的。首先,画组画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平时幼儿绘画,常常以个体为单位,画什么完全由幼儿个人决定,无需与别人商量。比如画“快乐的一天”,画面的主体可以是小朋友,也可以是小动物,所表达的是幼儿个体的自我感受。组画则不同,从主题内容到画面的布局;从作画的顺序,色彩的运用,甚至使用什么样的绘画工具(水彩、水墨,还是蜡笔),都要由群体来共同决定,是一群幼儿群体的思维活动。幼儿在画组画过程中,不能自行其是,而要相互顾及,甚至要边画边作某些调整。这样,经过多次组画练习,幼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