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1980年3月,一个活泼开朗的农村少女走进了北京市延庆县幼儿园的大门,开始了她新的工作——当一名炊事员。她就是袁瑞兰。上班第一天,园领导没有安排她工作,而是让她在园内走走看看,熟悉一下工作环境。袁瑞兰走进了厨房,她看着老师傅们熟练的刀工和娴熟的炒菜手艺,看着装在盆子里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再看看孩子们那么津津有味地吃着饭菜,心里感到  相似文献   
2.
吴连柱 《早期教育》2010,(10):41-41
从1990年分配到幼儿园工作至今,我从小吴变成了老吴。面对教科研工作,我从接近到融人,从感受到享受。我认为“科研习惯”的养成,从自身角度说包括产生兴趣、学会质疑、积累方法、行动尝试四个阶段:从园所管理方面包括研究环境保障、学习团队打造、互动机制建立、展示平台支持四个关键点。立足我园教师实际情况,我们重点以“四个转变”推动教师良好教科研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但是,在幼儿园的美术欣赏活动中,存在着教师的选择替代幼儿的选择、教师的感受替代幼儿的感受、教师的表达替代幼儿的表达等突出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尝试从孩子的视角出发,依据“物”“事”“趣”“情”的顺序,组织引导幼儿对艺术作品进行感知、欣赏、体验、领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