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君子的民族。在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对于君子及其德行的探讨与论述层出不穷,源头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甚至更早。《周易》是比较系统和集中论述君子及君子之德的一部著作,尤其是其中的《大象传》、《文言传》、《彖传》。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德为行、与时偕行,是《周易》中"君子之德"的主要内容,它们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其中所蕴涵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无论在过去还是当下,都对人生修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学习、思考、尊崇和践行。  相似文献   
2.
礼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墨子熟悉儒家的礼乐传统典籍,对礼的态度与儒家有联系,更有明显区别。其联系在于他并不反对有益于治理社会的礼,其区别在于他主张节礼。他在反思西周礼乐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非乐""节葬"等主张在内的节礼思想。在社会剧烈变动的春秋时期,儒墨两家同样出于现实关怀而反思礼,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儒家力主"克己复礼",回复西周礼乐之大统;墨家则反对一切繁文缛节,主张"背周从夏",走上了"节礼"的道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