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已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开展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然而,农村学校教研经费短缺,缺少专家引领,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较低,多数教师对校本教研认识与理解模糊……种种现实的困难使得农村学校校本教研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这成为制约农村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何走出这一困境?我校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2.
追寻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理想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管理中,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到底哪种方式更好?有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三严式”(制度严密、执行严肃、监督严格)制度管理的效率更高,便于操作。也有人说,“以人为本”的人文管理更能为学校管理带来活力。笔者认为,无论是制度管理还是人文管理都是学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既要强化制度管理,又要重视人文管理,只有将二者有机融合,才能达到学校管理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学校德育工作的低效饱受指责,这也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并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但实际效果却不能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其中一个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好,这就是德育的根基和原点问题。道德源于生  相似文献   
4.
周久志 《吉林教育》2006,(11):34-35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以新课程为导向,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推动教研工作重心移到学校。坚持以校为中心进行教学研究,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可以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已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开展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然而,农村学校教研经费短缺,缺少专家引领,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较低,多数教师对校本教研认识与理解模糊……种种现实存在的困难使得农村学校校本教研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这成为制约农村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何走出这一困境?我们思索着,实践者,探索着,试图找到一条切合农村实际的校本教研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已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开展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然而,现实中存在的种种困难使得农村学校校本教研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这已成为制约农村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例如经费短缺,缺少专家引领,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较低,多数教师对校本教研认识与理解模糊等等。如何走出这一困境?我们思索着,实践着,探索着,试图找到一条切合农村实际的校本教研有效途径。我校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以促进每个学生发展和每个教师发展为宗旨,以广大教…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学校德育工作的低效饱受指责,这已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并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我认为其中一个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好,这就是德育的根基和原点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工作实效不佳,与这一问题在理论上认识不清、不够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介绍了通过创设“疑点”、激活“动点”、捕捉“兴奋点”、寻找“发散点”以及找准“结合点”的方式,探索构建生本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中思、思中做、做中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周久志 《农村教育》2006,(11):48-49
一直以来.学校德育工作的低效饱受指责,这也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并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但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其中一个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好。这就是德育的根基和原点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实效不佳与这一问题在理论认识上不清不够有重要关系。这直接戥响着德育的内容、方法、途径等的选择和实施。道德源于生活、道德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双主体协同活动的过程、实践体验是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这理应是学校德育的根基和原点.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学校工作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德育。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功利意识和强势政治的影响,使德育工作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而成为“空中作业”,我们丢弃了道德教育起码的根基和原点——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实践和反思。如何找回德育工作的根基和原点,本文作者的观点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周久志 《广西教育》2010,(1):36-36,44
教育家夏丐尊早就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爱生是教师职业最基本的要求。然而,为什么有些教师在面对一群孩子的时候,却经常发出了“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叹?笔者认为,要想让爱生成为教师职业的信心和力量,让教师的爱能春风化雨般滋润孩子们的心田,我们必须做到“有理、有情、有法、有度”,唯此“四有”方能化解“爱生的苦恼和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