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孙慧  周启超 《新闻前哨》2005,(11):12-13
任何社会,要维持其良好的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都有必要采用各种方式、手段对社会实施控制。社会舆论借助其独有的控制工具——大众传播媒介,对整个国家生活包括政治民主、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民众伦理观念的形成,负有一份特殊而不可取代的道义责任。很多时候,它是客观公正的文化表征,是社会普遍道德原则的灵魂和化身,它对国家的安危、发展,对社会的稳定,对公众的生活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因此,新闻工作者的地位也随之变得特殊起来。  相似文献   
2.
近年,随着文论界学者向文化批评、文化研究或文化学的大举拓展,文学理论在日益扩张中大有走向无边无涯之势。相对于以意识形态批评为己任而“替天行道”的“大文论”的风行,以作家作品读者为基本对象的“文学本位”研究似乎走到了尽头。于是,“文学理论已然终结”或“文学理论已经死亡”之“新说”应运而生,甚至有急先锋向“文学理论”这一学科本身发难,质疑它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存在的合法性,怀疑它的身份。  相似文献   
3.
一、学理论的几种范式 一如比较学有“影响研究”、“平行研究”、“类型学研究”之不同的研究范式,学理论也有“解译”、“解析”①、“解说”这样一些取向不同、目标不一的基本范式。(一)“解译”,即对学作化意识形态界面上的解译。它关注学述说了什么——作品反映、再现、表现了什么(社会政治风雨、阶级群体心声、个人情感意识),关注作品思想内涵代码信息的“解译”,视学为载道的工具,凸显其宣传教化认识功能,所谓“兴观群怨”,所谓“镜子反映”。社会学论、心理学论、精神分析学论就是这种“解译”。这一范式追问作品本写了什么。  相似文献   
4.
苏联解体以后,近十年来“新俄罗斯文学”已然成形。走出自成传统的非“红”即“黑”的锁定,检视多灾多难的生存境况中的困顿,呈现剧烈动荡的时代大潮中被裹挟者的面影,接纳艺术表现的多声部而形成的审美姿态的多样性,可谓“新俄罗斯文学”的基本表征。  相似文献   
5.
文学理论的现代性,文学理论在新的文化语境中的生存方式与发育方向,已成为文学理论学科建设与深化的迫切命题。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文艺学,应积极涵养“复调意识”,力求在多元对话中有所推进;而处于学术发育失街状态之中的我国文论,应大力加强文学理论核心命题研究,力求在深度开采中有所建构。既要开放胸怀,拓展眼界,从一个国度一个地区的框架中走出去,从那种不是“言必称希腊”就是“言必称罗马”非此即彼择一而从的思维定势中走出去;又要烙守阵地,坚守本位,既抵抗一味“载道”的“亚文论”对文学之自主自立自律的践踏,也抵抗一味“行道”的“大文论”对文学理论核心命题的疏离。这就需要对文学理论本身的发育状况也加以批判性思考,需要对文论史上各种形态的文论在文学本体研究中的重要建树与主要局限加以系统清理,需要对文学理论轴心环节的思想成果加以深度检阅。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以后,近十年来“新俄罗斯学”已然成形。走出自成传统的非“红”即“黑”的锁定,检视多灾多难的生存境况中的困顿,呈现剧烈动荡的时代大潮中被裹挟的面影,接纳艺术表现的多声部而审美姿态的多样性,可谓“新俄罗斯学”的基本表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