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体育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我市共有四千余所中小学校,一百三十多万名学生。截至去年底已有81%的学校(市区91%,郊县71%)落实了平均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60%的适龄学生(市区65%,郊县55%)通过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从近年的体质抽样调查资料看,学生的体质状况有所好转。但偏重智育,轻视体育的现象还程度不同地普遍存在。为更好地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增  相似文献   
2.
周国耀 《职业技术》2004,(12):44-44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的改革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如何改革,却是一个值得研究、探索、实践的大课题.笔者自2000年开始,在海南省对外贸易学校九九级英语班等班级进行了语文教学改革尝试,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隐性教育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不容忽视。文章通过对隐性教育内涵、特点及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当前高职院校隐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中改革创新显性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实施积极的隐性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 正确理解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是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基本前提。近年来,大学精神日益成为学界研究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虽然对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尚未达到一个权威性的共性认识。主要代表观点有,王冀生认为“大学精神是一种文化的历史积淀,大学精神的灵魂是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大学精神的奠基石是崇尚学术和学术自由。大学精神是一种科学理论,它是建立在对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冷余生认为“大学精神就是以大学为主体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以什么样的精神来确立校园主体文化是当前大学文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关系到一所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特色和培养方向。文章从校园主体文化的具体内涵入手,阐述了在孕育和构建具有经贸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主体文化精神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认为必须对在校学生进行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的文化精神的孕育与培养,以此构建实践校园主体文化。  相似文献   
6.
周国耀  王晓灵 《教师》2010,(6):90-90
3月6日下午,海南省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在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谭基虎、高教处副处长韩忠泽应邀出席,海南经贸学院院长黄景贵,副院长唐学成、徐畅,以及十多所省内院校有关领导人员等100余人参加了会议。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张超主持大会。  相似文献   
7.
“德行”即一个人道德品质所外延的方式,也是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体身上的表现。本文对体育课中“德行”的基本特点、素质构思、运转的心理成分以及运转的动力机制等问题,在理论上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9.
近期",天翼杯"第五届全国职业院校外贸技能竞赛在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91家本科、高职、中职院校近300名选手同台竞技,在2天比赛里争夺各项赛事桂冠。海南省政协副主席史贻云,商务部人事司巡视员、全国外经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孙元勋,教育部高教司原副司长、全国产学研合作协会会长朱传礼,本届竞赛组委  相似文献   
10.
学校体育课成绩评定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我国研究体育课成绩考核与评定的气氛十分活跃,在考核项目的选择、评分等级标准的制定、评定的范围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仍有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他们在学习成绩上的变化作出正确的评定。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学校以学生的绝对成绩进行评分,这种方法虽然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但在实际使用时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体能高的学生得满分易如翻掌;体能差的学生有时尽了主观最大努力也难以及格或勉强及格。为了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