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体育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其心理行为适应城市文化的过程。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了解其市民化的表现,探究其市民化的动机,分析其市民化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有更深刻的理解,以促进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素养是指帮助人们认识、处理和预防心理障碍的知识和信念,是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这方面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并取得很大的进展。研究国外心理健康素养的现状,有助于借鉴国外的经验,提升国人的心理健康素养,促使其心理健康。本文着重从心理健康素养的内涵、影响因素等方面出发,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与“问”是学生积极建构知识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两者的脱离将影响到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以及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创立良好的课堂氛围和问题情境,并注重活动类课程的实施,将有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达到“学”与“问”的结合,从而促使学生能积极的建卡勾知识。  相似文献   
4.
理想是人们根据客观现实对未来可能实现的目标的希望的心理状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探究理想问题,可以认为人脑是理想产生的物质条件、实践是理想产生的根本条件、需要是理想产生的动力条件,正是这些条件决定了理想本质上体现了人的自觉能动性和价值性,激发了人的行动,对提升人的价值感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以及数据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通过对中国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谌龙在2011-2012年间与林丹、李宗伟的比赛录像进行技战术的采集和整理,共计六场。分析结果显示:谌龙身高臂长,步伐灵活,防守稳健,属拉吊突击型打法,谌龙在比赛中的表现说明了他目前已经具备了与世界顶尖选手抗衡的能力,但与林丹、李宗伟相比,谌龙还存在着主动失误偏多、得分手段单一以及不善把握比赛等问题。然而,作为一名后起之秀,他在比分落后时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以及不屈的斗志,为他在今后成为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积极力量的一门学科。尊严是指个体先天具有的,经后天强化而显现出来的应受人尊重的价值。当前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尊严备受社会的关注,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尊严需增强其积极体验,满足其物质和精神需要;培养其积极人格,提升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悦纳;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满足其尊重的需要,增加其主...  相似文献   
7.
孔予以“仁”为核心提出了君子人格,该人格主要有“仁”“义”“札”“智”“信”五个结构要素,且“仁”为核心,“义”和“礼”为道德和社会评价标准,通过对“仁”“义”“礼…信”的认知,达到“仁”“义”“礼”“智”“信”完美结合的一种人格结构状态,这种人格结构状态具有道德性、规范性、互动性和功能性等特征。深入探究君子人格结构内涵及其特征有助于人格本土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经历创伤事件的个体不仅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而且也会体验到创伤后成长(PTG)。作为创伤后两种性质不同的心理反应,PTSD与PTG之间并不是彼此无关的,它们往往共存于创伤后的人群之中。从整合-比较的视角对两者的关系、影响因素及其机制进行探讨,可以发现在创伤后的短时间内,PTG作为一种策略,可以缓解PTSD;在创伤后的长时间内,PTG作为一种结果,可以由PTSD转化。PTSD与PTG既分享着诸如创伤暴露、核心信念挑战和恐惧等共同的因素,也可能被诸如侵入性反刍和主动反刍等因素所影响,甚至社会支持对两者也可能产生"双刃剑"的作用。从PTSD与PTG的影响机制角度看,两者产生的认知机制不同,但是两者产生的情绪机制类似;社会支持通过认知活动可以缓解PTSD,并促进PTG;社会支持通过降低情绪的表达抑制能有效地缓解PTSD,但不能促进PTG。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发生以来的近十年间,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震后青少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进行了考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研究从PTSD和PTG的发生状况和发展规律、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等方面,对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PTSD和PTG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梳理。总体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PTSD呈下降趋势,PTG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创伤后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可分为直接诱发因素(创伤暴露程度)、个体稳定型因素(人口学变量、人格类因素)、个体状态型因素(核心信念挑战、反刍思维、复原力、控制感)和环境因素(社会支持)等四类,这些因素对PTSD和PTG都会产生影响,但影响机制不尽相同。未来的研究可关注青少年创伤后心理反应的潜在类别及其影响机制、PTSD和PTG的关系及其在时间历程中的变化轨迹、PTSD和PTG对个体和群体心理社会行为的影响等议题。  相似文献   
10.
对收录在中国期刊网上的453篇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题录(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发现:(1)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章总体呈稳步增长趋势;(2)研究主要以省部级资助为主,国家级及有关协会的资助相对缺乏;(3)研究内容多样,其中现状调查、相关研究及对策研究所占比例相当,但都高于综述研究、测量方法研究;(4)研究形式以独撰研究为主,合作研究相对缺乏;(5)研究机构以小学及师范类院校为主,高校普遍缺乏;(6)研究力量主要分布于发达地区,偏远贫困地区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