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应掌握的十个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第二语言学习与习得理论引出语言环境对英语学习的重要作用,并倡导高校在实施英语素质教育时,既要重视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也要重视校园英语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就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4.
就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5.
孝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国传统孝道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挑战进行探讨,提出传统孝道具有维持家庭稳定、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美德、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提出高等师范院校需要应对的八大对策 ,力图使高等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逐步规格化 ,适应新课程对师范生的正常需求。  相似文献   
7.
“搁置争议”是邓小平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通过对“搁置争议”战略思想提出背景的分析、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探讨,认识邓小平同志“搁置争议”战略思想的特点以及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国传统孝道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从孝的形成发展来进行分析,原始人尊老养老的观念对孝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周代孝观念的基本形成,经过先秦诸子的丰富与发展,汉代“以孝治天下”使孝具有了政治意义。唐代以后对孝的异化,使孝演变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孝的精华部分发扬光大,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从第二语言学习与习得理论引出语言环境对英语学习的重要作用,并倡导高校在实施英语素质教育时,既要重视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也要重视校园英语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