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有很大影响的教育家。 朱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是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的。但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他积累了不少经验,尤其是在德育的理论和方法方面,范围广泛,内容复杂、瑕瑜互见,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具体的、细致的分析,并给予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王夫之(1619——1692)宇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他晚年住在湘西石船山,学人称他为船山先生,是我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王夫之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二十四岁考取举人.青年时与友人组织“匡社,”立志匡时救国.清贵族入关,他举义兵于衡山抗击清兵南下,战败退肇庆,曾任南明桂王政府翰林院庶吉士.不久辞职返乡,避居湘西一带深山中始终不肯剃发,以示抗清。此后他刻苦研究学问,发奋著书立说,勤恳授徒讲学,达四十年之久.王夫之一生著述甚多,共七十多种,经后人编为《船山遗书》,在他的著作中有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并放射着唯物主义的光芒。 (一)对理学教育的批判,提倡“学以致用”。王夫之从总结教育的历史经验教训出发,认为教育能否处理得当,它会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他特  相似文献   
3.
在中日文化教育交流史上,曾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隋唐时代,第二次是在清末时期(约公元1896——1911年).第二次文化交流,主要表现为中国大量地向日本派遣留学生,大规模地译介近代日本著作,传入教育思想、教学内容等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入东方以后,中日关系起了剧烈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日本则学习西方较早较快,十九世纪的后三十年中,迅速地发展为近代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明治维新,使国家富强起来的政策和经验,引起了当时中国人的注意.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被打败了.这给予中国人以更大的刺激.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于危亡,必须发愤图强,“变法维新”,“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毛泽东选集》1359页).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作为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他的教育思想是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从中国民主革命的需要出发,在革命实践中,向西方学习而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荀子教育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曾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的祭酒,“最为老师”,有很大的声望.他的教育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荀子批判地吸收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的精华,并对儒家思想进行加工改造,使之适合于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所以他的思想标志着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发展到较高的综合阶段.  相似文献   
6.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学生的学生.他自称学习孔子是他毕生的愿望,“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公孙丑上》).所以他以孔子思想的继承人自居.在当时他的思想是代表了比较保守的由奴隶主世袭贵族转化过来的那一部分地主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的.因此,他虽然游历各国,游说诸侯,但是他的政治学说和主张,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而不被采纳.晚年回到故乡从事教育和著述.孟子是重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他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列为“君子三乐”之一(《尽心上》).他的学生虽然没有孔子那么多,但也是“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滕文公下》),规模还是不小的.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不仅在当时曾起了一定的作用,并且对后世也有重大和深远的影响.他在儒家的地位仅次于孔子,被称为“亚圣”.他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上提出了不少新鲜的见解和可以借鉴的经验(自然其中也有不少是糟粕),不愧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办了一个规模很大的私学.由于他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逐步地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教学思想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治学方法.这些经验范围广泛,内容复杂,既有精华也有糟粕,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批判总结.  相似文献   
8.
孔子德育思想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政治立场是保守的,但由于他长期从事教育活动,经验是十分丰富的,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为指导,进行批判总结.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孔子的教育思想被全盘否定,他的德育思想更是首当其冲.为了对孔子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做出合乎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评价,对此我们有重新研究的必要.(一)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都是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他们无不把灌输本阶级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给青年一代作为他们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9.
孔子作为一个古代教育家,他在政治上是保守的,但是他办了数十年的私学,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这些经验范围广泛,内容复杂,瑕瑜互见,鱼龙混杂,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具体的、细致的分析.在这里我们略举数例,进行剖析,以窥其概貌.(一)启发诱导.孔子的学生颜渊曾经称赞孔子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论语·子罕》以下只注篇名)从颜渊的赞语中可以看到,孔子是善于有次序地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去掌握知识,使学生在他的邦助下能够自己找寻到问题的答案的.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近代建立新式的高等学堂以前,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就曾创立过不同类型的高等学府(相当于今天的高等学校).其中著名的、影响较大的有太学、国子学、国子监和书院等.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公元前124年开始在中央创立太学,以五经博士为教官,为博士置弟子(太学生)50人.据汉史记载,太学的学生后来不断增加,东汉时最多达到30,000人.这个数字或有夸大之处,但是汉代太学曾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并成为我国古代高等学府的主体,这乃是事实.到了唐代,唐朝的京都长安设立太学和国子学规模也很大,最多时有八千多学生.除了内地及来自边疆地区的青年外,还有朝鲜和日本的留学生,他们学习了当时先进的汉族封建文化,并把它带回本国,促进本国文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