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07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先秦书法,是指秦统一六国之前的书法。有人认为,这一时期遗存的文字不能称为书法艺术品,理由是书法的真正自觉是在东汉时期。更多的人认为,书法的存在,是与文字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2.
散氏盘又名矢人盘,是西周厉王时期的器皿,清朝乾隆初年在陕西凤翔出土,曾藏于乾隆内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散氏盘铭文共19行,  相似文献   
3.
书法的传统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它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的当下形态都具有现代的意味。书法的发展是一条代相传的事物之变体链,也即是说,围绕汉字书写(实用一审美)而形成的不同变体的一条时间链。写汉字是书法的传统,不应抛弃,抛弃它即意味着书法的毁灭。写好汉字建立起来的“笔法体系”,也是书法的传统,它是保证书法艺术技术品位的根本。书法的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备也是一个优良的传统,实用与审美天生就是难以割开的,实用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甲骨文代表了殷商时期书法的最高成就,那么,西周时期书法的艺术成就则集中体现在金文上。金文主要是指铸刻在钟鼎等青铜器物上的文字,所以也被称为“钟鼎文”。[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石鼓文,又称“猎碣”“岐阳石鼓”“陈仓十碣”“雍邑刻石”等。对其所刻的年代,历来就有很多争议,考据者各执一词。郭沫若认为是秦襄公(前770—前766)  相似文献   
6.
作为历史人物的赵孟顿,在中国书法史上一直存在着褒贬的争议。站在书法本体的立场论赵孟须,大多持肯定态度;站在伦理与气节的角度论赵孟须,则以来宗室仕元而贬之。然而,赵孟须终究是一个历史人物,他的人生际遇与审美理想总是他那个特定时代所决定的,并非我们站在今天的立场,能要求赵孟颁屈从其意的。因此,我们不想在这里讨论其人品与书品的关系,只就其赵书在历史及现实的意义谈点浅见,以就教于大方之家。一、赵孟顺书法的历史意义赵孟顿生于宋季,在宋代渡过了20多个春秋。年轻时赵孟饭聪颖过人,颇得时人赞许,更兼他敏于艺事,…  相似文献   
7.
先秦书法.是指秦统一六国之前的书法。有人认为,这一时期遗存的文字不能称为书法艺术品.理由是书法的真正自觉是在东汉时期。更多的人认为,书法的存在,是与文字密不可分的。说得极端一点,没有汉字,就没有书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殷商时,人们崇尚迷信,祭祀、征伐、疾病、田猎等,都要用占卜的形式预测吉凶祸福。占卜后就在龟甲兽骨上刻下卜辞及与占卜相关的内容,这些由贞人(或巫师)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统称为“龟甲兽骨文字”,简称“甲骨文”,亦称“龟甲文”“贞卜文字”“契文”“殷契文”等。  相似文献   
9.
殷商时,人们崇尚迷信,祭祀、征伐、疾病、田猎等,都要用占卜的形式预测吉凶祸福。占卜后就在龟甲兽骨上刻下卜辞及与占卜相关的内容,这些由贞人(或巫师)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统称为“龟甲兽骨文字”,简称“甲骨文”,亦称“龟甲文”“贞卜文字”“契文”“殷契文”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散氏盘又名矢人盘,是西周厉王时期的器皿,清朝乾隆初年在陕西凤翔出土,曾藏于乾隆内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散氏盘铭文共19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