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2.
高校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贫困生资助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惠及面广的民生工程。当前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就业等困难存在社会化欠缺问题,构建由助学到助人的多元化贫困生资助体系,是当前高校育人中的一项重要民生课题,它对有效化解高校贫困生的生存困境,实现教育公平诉求具有积极的作用。高校学生工作者应从高校贫困生自我、家庭、社会、教育等多角度出发,深入分析贫困生经济贫困和非经济性贫困的根源;从激励贫困生各种能力充分发展的人本考量出发,从生存状态关怀逐步深入到持续发展关怀,优化其健康成长的教育机制和发展空间,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综合成长力和社会化水平,促进贫困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功能定位,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更加注重内涵发展的时期,服务于民生发展成为其更加凸现社会责任的内在发展要求。城乡社区是影响高校党建与德育育人的外源性、发展性、生成性环境,也是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实现其预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实践空间。有效地延伸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创新党员教育管理途径,将志愿、服务、奉献等公益教育精神嵌入并内化于党员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体系,推进高校学生党建与社会工作的联动共建和长效发展,从而引领大学生党员系统完成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型,有利于顺利地实现由精英毛坯到人才成品的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周明宝 《未来与发展》2012,35(8):17-20,24
代际关系是表征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社会关系。我国传统的代际关系是基于孝道伦理和接力型代际交换的关系状态,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代际关系呈现出新的走向,代际关系中的资源流转模式出现了嬗变,代际互动中代际依赖程度在下降,代沟现象凸现,人际关系呈现碎片化,社会新生群体的文化反哺能力不断增强。当前要深入分析衡量代际关系和谐的标准,积极探索建立正向的代际关系。  相似文献   
5.
6.
雷锋是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先进人物和精神楷模,半个世纪以来,雷锋精神作为一种伦理文化,成为激励公众服务奉献、创业创新的强大力量,也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软实力。与不断变化的时代条件相一致,学雷锋的载体和手段也在发生着变化,市场社会存在着"学雷锋长期化"与"挂钩利益"的悖论。雷锋精神是与时俱进的,雷锋精神的内涵发展面临着如何耦合于时代发展需要的考验。当前,学雷锋活动是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动过程,学雷锋要发自内心,要在学习雷锋活动的常态化实践中推进雷锋精神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作为一场史无前例的巨灾,冲击和考验着中国的发展。抗震救灾社会应急行动中,党和政府迅速有效地开展全方位的社会动员,聚集了全国的人力、物资和财力开展救助工作。在救助过程中政府与社会默契地进行深度互动,无论是党内、代群、阶层、区域还是族群等层面,都凝聚成了巨大的集体合力。巨灾救助始终遵循科学救灾、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它不断凸现着人的价值和社会良知,文化、道德、伦理和生命意识在社会群体中出现了空前的自觉;政府、媒体和民众在充分信任中,不断激活着共和国的道德文明沉淀、公民的国民责任担当意识和社会主义互助精神,从而在赈灾和重建过程中有力地推动了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一体化程度在不断加深。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各地区和组织之间的相互依存度在不断提高,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开放程度也在不断深化。与各个领域的全球化相对应,教育的内涵及活动  相似文献   
9.
和谐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公寓社区党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不同付费层次公寓的多元选择和学分制的推行,使得不同办学类别、不同教育层次、不同家庭背景的的学生群居于同一公寓社区。大学生们在公寓楼群内进行着深层的文化互动和生活休闲,逐渐形成了不同文化特质的社区共同体。当前大学生公寓社区党建应当有效地规避工作偏差;要探索建立入党积极分子的日常考察体系、学习型社区培育体系、党员责任区和党员形象工程、社区党建多维互动体系和公寓和谐文化支持系统等创新性工作载体,构建和谐的大学生公寓社区;要让"学生党员工作坊"成为培育公寓社区精神、展示党员先进性的窗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