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主要区域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生态屏障,滇藏川在“天人合 一”思想指导下的人地关系演进状态和趋势,不仅决定着民族地区发展的战略取向,而且还影响着东、中 部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文章采用多要素综合的人地关系分析方法,对滇藏川 的人地关系演进状态进行总体评价。结果为:第一,滇藏川“天人合一”思想日趋薄弱,人地关系演进状 态日趋紧张;第二,人口增加和经济活动是滇藏川人地关系演进过程的决定因素,其中人口增加作用最 为关键;第三,滇藏川未来人地关系状态的协调主要依赖于人口增长速度的严格控制和资源环境支撑能 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人文科学论纲》是云南大学刘鸿武教授新近出版的一本专著,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反响。书中对人文科学的本质特征;人文科学的价值意义;人文科学发展进步的环境、机制及独特模式;乃至人文科学家的个性气质等方面作了全面阐释。本文试图通过介绍书中的主要观点,提出了让“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望者”遍布整个科学界,人文教育本应就是各个学科所应有的素质教育。人文精神就是每个科学工作者乃至每个社会人所必备的素质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大香格里拉地区旅游开发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香格里拉地区丰富而高品质的旅游资源和强劲的市场感召效应,使之具有良好的旅游发展前景。但作为一个区域整体进行旅游开发,不得不考虑其优势的整合与劣势的限定。从区域的整体性视角全面分析资源和市场,确定其开发的指导思想,并提出战略思路,明确开发的目标和驱动机制,探讨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不仅是现实旅游开发中科学决策的客观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在该区域旅游发展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4.
云南是我国多民族和谐共生最典型的区域之一。民族之间友好关系的维系与发展,不仅铸就了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光辉历史,而且也是维护中国西南边疆稳定发展和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其中有诸多值得借鉴总结和珍视的历史经验和发展智慧。本文在笔者长期研究积累及方国瑜、林超民、郭家骥等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突破一般事项和单向度看待民族关系的局限,在特殊地域空间尺度与长时段历史进程的交集研究审视中,梳理阐释云南多民族共生格局的基本形貌,并总结提炼其历史形成机理及启示。  相似文献   
5.
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 ,各地商人的塑神、祀神等行为 ,无不体现着地方文化的斑斓色彩、折射出地方历史的特殊发展内涵。在近代特殊历史条件下成长壮大起来的云南地方民族商人 ,和内地商人一样祈福于财神、关公等一般神灵的同时 ,也把寻求精神慰藉的目光投向了本乡本土的传统信仰习俗 ,反映出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在这些商人身上的深深烙印。同时 ,商人借助参与重构地方祀神仪式的契机 ,造成了近代滇西北地区一些独特的社会变迁景象  相似文献   
6.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支撑和载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之一。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从实际出发,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其基本框架的一致性,也有其地域的特殊性。因此,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在与国家建设保持一致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特殊的文化、地理环境及其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