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吴建平,43岁,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清华大学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专家委员会主任、网络中心主任,863-306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家“S-863计划”纲要建议信息领域规划专家组副组长,中国互连网络信息中心CNNIC工作委员会委员,国际互连网络地址和域名组织ICANN地址委员会ASO理事。1987年至1989公派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回国后,先后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年的计算机英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并得出构词法教学能很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理念。从计算机英语的特点出发,阐述了计算机英语中的构词法原理,并结合教学实例说明构词法的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美国科学界研究发现,在一个人成功的诸因素中,智力商数约占20%,出身与机遇等因素占20%,而情绪商则占60%左右。这里有一个新概念“情绪商”或“情商”,在它尚未成为大家熟悉和惯用的词法以前,我们可以用“非智力因素”概括除智力因素之外的诸多心理因素。无...  相似文献   
4.
语文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要注重自己肢体和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关注语言本身,还要根据具体的情景,针对说话对象,科学运用语言的艺术,营造融洽和舒适的且反.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想,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创造源泉.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性语言的作用,其次探讨了评价性语言的特征,再次给出了实施策略,最后进行了全文总结.  相似文献   
5.
在新新课标的指导下,孩子们的兴趣得到保护。他们不再一味单纯猜测、迎合老师的想法,而是做课堂的主人,说出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样的环境中,略读课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篇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虽然我们的略读课文教学,存在“一‘略’而过”或“一‘精’到底”两种误区,但我们却无法忽略略读课文的那份灵动。在充满智慧的课堂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应该像“柳絮入水化为萍”般的自然而然。而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略读课文的阅读兴趣比较浓厚。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略读课文的特点,多创设、多捕捉、多培养,让学生的感悟、思绪流露于笔端。  相似文献   
6.
<正>"课标"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重阅读,重积累"的特点,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少年儿童是人生阅读的黄金时代,应充分利用学生"记性好"这个阅读生理优势,恢复"朗读涵泳"的优  相似文献   
7.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相互影响、共同成长的地方.师生双向互动的程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信息反馈,作为课堂互动的重要环节,能促使教学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学效率.对语文课堂而言,教师必须重视源自学生真实状态的信息反馈,必须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学生的实际需求,用自己的一颗爱心去呵护学生的成长.新课标倡导"以学定教",而这里的"定"必须以信息反馈作为根本依据.如果忽视信息反馈,高效语文课堂便无从谈起,语文课程改革也必然走向茫然和误区,走向极端主义,不可避免地造成失败.那么如何合理地利用信息反馈,引领语文课堂走向高效呢?  相似文献   
8.
桌上放有半杯水,你看到的是半空还是半满全在于你自己.乐观的人看它是半满的,会不断注入新的水,使它越来越满;悲观的人看它是半空的,会不断把水倒出去,使它越来越空.对儿童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下面是一则真实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文章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听说读写,离不开词的理解和运用。词是字、句、段、篇的纽带,儿童要认识周围世界,进行思维活动,必须依靠词。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词语教学是基础。我们可以把词语教学上得生动有趣,扎实有效,让词语在学生的心灵上鲜活起来,走向充满智慧的词语教学。  相似文献   
10.
周月红  王厉兵 《太原大学学报》2007,8(3):120-121,133
我国学生身体素质近20年来呈持续下滑,它的原因,既与社会环境的宏观因素有关,也有生活方式等微观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