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一、学习要点: 学习本文严密的逻辑思维,辩证的立论方法,深入浅出的论述方法,联系自己的习作实践,和已学过的某些文章,领会、印证本文所论及的一些道理。二、学习指要: (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是它所在的那一段中一句带归结性的话,以行文的脉络和呼应关系看,请问,这一段中和“文”的含义相近相属的词语有哪些?和“文”的含义相悖相反的词语有哪些?_______。 (二)“语言的丰富多彩,往往就是思想的丰富多彩的反映。一个思想僵化、粗枝大叶的人,很难写得出生动活泼、严密周到的文  相似文献   
2.
《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一文,对要选好目标,要制订好计划,要勤奋刻苦,持之以恒,这些观点,都未予置论,而是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命题:“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这里的“自学成才”用的是全称肯定,其外延及于一切自学成才者,就是说,各行各业的一切自学成才者都毫无例外地先要具备文史知识;如果据此逆向推理,那结论必然是:不具备必要的文史知识,就不能自学成才。在行文中,  相似文献   
3.
半仙桥     
这是一篇咏物的散文。庐山有座“仙人桥”,桥与仙人有关。此文题目为“半仙桥”,这是何意?它是偶然巧合?半仙桥是故乡湖南衡阳的一座弯弯小桥,是故乡平坝与岗峦间的一道特殊风景。它一半是天然岩石“生长发育”而形成的“天拱”;一半系人工錾凿石方垒砌而成的“人拱”。更奇的是那半壁“天拱”与半壁“人拱”契合得浑然一体,人们只有站在桥底下仰望,才能从“天拱”那一半的坎坷凹凸和“人拱”这一半的整齐平滑看出那“天人之分”。(开笔直接描写半仙桥。半仙桥有何特点?一是位于平坝与岗峦之间,二是一半“天拱”,一半“人拱”,更奇的是这半壁“天拱”与半壁“人拱”契舍得天然一体。几笔勾勒,一幅独具天斧人工的名副其实的半仙桥跃入读者眼帘。)半仙桥是我童年嬉戏游乐的场所。桥下是一汪齐胸而不没顶的深潭,潭水清澈碧澄,夏天那可是我与同龄二三子整日流连忘返的最佳去处,细想起来,今日出没于惊涛骇浪却有如“闲庭信步”的游泳功夫,大抵就是半仙桥下的那个潭赐予的。半仙桥“天拱”这一半的岩石亦很特别,耸峙于两旁的近似护栏的若笋般的岩石,敲  相似文献   
4.
一、学习要点了解本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学习通过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性格的叙事诗的一般写法。学习一些文言实词,特别是其中的多义词的用法;认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是刘兰芝焦仲卿爱情婚姻悲剧的根源。二、自读指要: (一)诗中“母”与“姥”多次出现,交替互用。请找出例子加以比较分析,说明它们的含义和用法有什么不同? (二)诗中“举”、“谢”、“摧”多次出现,找出例句,说说它  相似文献   
5.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所附各问科学家对无性繁殖的探索 1 七、八年前,美国出版了一部小说,书名叫做《和他一模一样的人》。小说( )地宣布:世人第一个不用有性生殖而用人的身体细胞培育成的无性系男孩,已于1976年12月诞生。这一( )的  相似文献   
6.
最近,听一位老师讲朱自清的散文名篇《绿》。教学的内容和过程大致如下,第一节课:教师范读;正字,正音,释词(主要由学生当堂查字典解决);然后,着重引导学生领会第二段中几个动词的用法,并由此生发开去讲到动词的造句功能及有关的词藻知识。第二节课:讲析第三自然段,因为该段中“绿”前面加“的”而使之名物化的现象较多(如“闪闪的绿”、“醉人的绿”“奇异的绿”等),于是,又由此生发开去,引导学生找全文中用了“的”字的句子的不同形态,并加以归类,然后,教师从语法的角度讲了  相似文献   
7.
沉舟侧畔     
[如果我们在题目后面补续一句,而变成“沉舟侧畔,忧思如潮”。或许这正是本文从构思到题材到主旨到章法的全部精微奥妙之所在,或者说这样就提起了理解全文的纲。“沉舟侧畔”一语虽是借来的,其实也是一种再造。因为这四个字往题目上一置放,一片悲壮、凄婉、凝重的氛围便悄然透纸而出。]记得几年前访问美国,参观了夏威夷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珍珠港两岸环抱,一湾碧水,恰如一颗珍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教给学生怎样学习”。所谓“会学习”和知道“怎样学习”,实即具备一种自我探求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应尽量培养学生这种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学习要点: 学习本文紧扣题目,抓紧论敌的实质、要害,逐层深入批驳的写法。开理解本文讽刺辛辣的语言特点。二、学习指要: (一)梁实秋反扑的文章,标题是《货本家的走狗》,“我不生气”更不走梁文的主旨要义,鲁迅为什么特别取“我不生气”一语作为梁的文章的概括说明?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二)下面一句话是单句还是复句?是单句请划分句子成分,是复句请划分层次,标明分名问的关系。“先据《拓荒者》第二期第六七二页上的定义,觉得我自己便有点象是无产阶级里的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