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清王朝毓一全国以后,由于全国出现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大统一的政治局面,内蒙古地区近三百年的封建割据状态结束了。清代这种政治形势的出现,为我国各民族相互的交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极其有利的客观前提。经过清代二百多年的发展,在经济上,内蒙古地区已经从一个以游牧业为主的地区变成了一个既有牧业、猎业,又有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的多种经济并存的地区;在民族关系上,内蒙古地区形成了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包括汉、回、满、达斡尔、朝鲜、鄂温克、鄂偷春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是内蒙古经济和民族关系史上极为重要的时代,而其中农业的发展影响特别显著。本文试图就鸦片战争以前内蒙古农业发展的原因、规模和意义提出个人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2012年11月在包头召开的"敖伦苏木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不是纯学术性论文,是根据我30年前研究有关问题的体会,提供建议以供敖伦苏木古城文物调查和历史考古工作参考。内容除介绍以往国内外的调查研究外,也提到自己亲历亲闻涉及此问题的前辈事迹,由于他们的探索,才得以积累今日丰富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蒙古史学者沈曾植及其手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曾植是一位卓越的蒙古史学者,也是一位学识渊通的大儒;他生逢中外学术交流初通之际,因此成为最早享誉国际的中国学者;他以学者的身份探讨书法,对书法艺术和理论有所创新,是近代书坛的杰出代表;在政治上,他起初是维新派,民国时成为保皇派的成员,在近代史中是一位值得研究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4.
张穆、李文田手迹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穆、李文田分别是清朝道咸、同光间蒙古史地研究的杰出代表和书法家。本文介绍他们的两幅手迹,附带介绍二人的生平和在蒙古史地、元史方面的学术成就,并略述他们在其它学术领域的造诣。从他们手迹的内容和书法特色分析,可以看出他们的志趣所在和深厚的功底。因此也可对这两件文物作出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关于成吉思汗的生年,本来在我国原始史料中,早就有享年六十六岁的记载。也就是说,成吉思汗是诞生于1162年。这一点清代学者重修之元史及各种编年体通史均加援用。可是,在波斯,元朝统治者之宗室伊儿汗国合赞汗,曾令其宰相拉施特哀丁写了一部《史集》,书中称成吉思汗享年七十二足岁,即生于1155年。由于《史集》参考过蒙文的珍贵史料金册(Altan depter),是研究蒙古史极重要的名著,因而它的记载不能不引起历史学者的重视。清末,洪钧主要根据《史集》写成《元史译文证补》一书,也接受了成吉思汗生于1155年的说法,并为此写了一篇专文考证。自从洪钧将《史集》介绍到国内并加以考订之后,近几十年来,此说已在我国蒙古史著作中占压倒优势。在苏联,许多权威学者也  相似文献   
6.
元、明两代,曾流传两个关于皇帝出身的神奇传说,其一说元顺帝是宋末帝赵显之子,其二说明成祖乃元顺帝之子。这两说见之于很多野史、笔记,也见之于文人墨客的诗咏,自清以后,许多杰出的史学家还卷入了史实真伪的考据和争论。现在看来,这显然都是无稽之谈,但这种传说的产生却有其时代的思想背景。本文拟分别介绍这两说的由来,并从思想史的角度作出自己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蒙古源流》记录成吉思汗死后至元末部分,占全书篇幅不多,几乎仅录帝系、各帝出生、即位与去世年次而已,甚至有的地方还有错误。虽然这段对库腾汗、忽必赉汗和托欢特穆尔汗三人的事迹有较多的描述,然而又夹杂了一些荒诞不经的传说,所以人们一般认为这部分史料价值不大。尤其是关于库腾汗的事迹,读起来真有点令人莫名其妙,兹录其事略如下:“谔格德依……岁次戊子(1228),年四十二岁即汗位.……逾六年,岁次癸巳  相似文献   
8.
从察罕脑儿看元代的伊克昭盟地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伊克昭盟地区在被蒙古征服以前大部属于西夏,他们曾在这里建置过夏、盐等州。蒙古统治者征服这一地区以后,这里设置的州县和城市都已废置了。①从《元史·地理志》的记载看,这一地区没有与原有州县相应的行政区划,那么,这地区在元代的情况究竟怎么样呢?史料记载很不清楚,研究者也很少有人提出这个问题。《大清一统志》谈到鄂尔多斯的沿革时,元代仅涉及很少的几笔:“元灭夏,立西夏中兴等路,后废其地。东属东胜、云内二州及[西南属]延安、宁夏等路”。(嘉庆重修本卷五四三)。《蒙古游牧记》也有这种说法。可是,这是一片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它能全部由鄂尔多斯境外几个路、州分管吗?难道在此范围内就没设过任何行政机构?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疑问。  相似文献   
9.
读到了《民族团結》1963年第六期楊建新同志討論《关于十二世紀蒙古族社会的性質》一文,对我們的看法提出了相反的意見,这不仅对我个人很有启发,而且对問題讨論的深入和求得最后結論也是有益的。不过,楊建新同志对若干史料和理論方面的理解,似乎还有許多值得商榷之处,因此願意在这里逐一举出来請教。在关于十二世紀蒙古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問題上,楊同志首先不同意我論証当时生产水平还比較低的三条論据,反而从中得出了相反的結論。我認为对这几条史料还有重新考察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据忒莫勒著《内蒙古方志考述·序》节写.认为全面考述内蒙古方志对于学术研究和地方工作很有意义,也充分肯定了忒莫勒的出色研究,使读者得以全面了解内蒙古现有多少方志,包括什么内容,利用价值、篇幅大小,优缺点等等.本文后两节是与作者商榷:一、希望能将跨省区而又涉及内蒙古的方志加以考述,同时对某些方志的分类提出质疑,二、对旧志的评价似宜多数肯定.为此,本文还联系各志修纂时的历史背景,纂者经历等,发表了对旧志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